金鳞开 - 一六七 雨过不知龙去处(五)
东宫侍卫营正在渡河,对面是山西巡抚蔡懋德率领的晋兵。
朱慈烺坐在中军大帐,接受了蔡懋德的朝见,完全遵循礼制典仪说了一番话,肯定了蔡懋德忠心为国,劳苦功高。他不知道这位蔡巡抚在历史上的地位,但并不妨碍他观察蔡懋德的为人。
很像冯师孔。
这就是朱慈烺得出的结论。
蔡懋德比冯师孔的强处在于他敢带兵出门,并不一味死守太原。
这里是秦晋交界仅有的几个的渡口之一,蔡懋德正是带兵来阻止李贼渡河,方才碰到了东宫大队人马。最初时,蔡巡抚几乎不敢相信前面真的是皇太子本人。像皇太子这样的身份,带兵出行,照例是要提前三五天就通知地方守官,做好迎驾准备,从来没有发生过人已经到了省界,一省巡抚竟还没得到消息的情况。
朱慈烺倒是宁可别人都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只是穿州过府,声势浩大,不可能隐匿行踪。
因为蔡懋德类似冯师孔,朱慈烺自然也不会自讨没趣,走完过场让这位巡抚干感激涕零地出去就行了。或许这件事会在蔡氏家史中被大加渲染,但对于朱慈烺而言,这项工作已经结束了。
他还要为西安传来的消息费神。
冯师孔、黄炯、吴从义、崔尔达、章尚絅等人殉节,朝廷自然会有封赠,无须太子费心。布政使陆之祺、里居吏部侍郎宋企郊、提学佥事巩焴等人降贼,被李自成委以重任。不过这自有后人评说,也无须朱慈烺费心。
真正让朱慈烺费神的是秦王朱存极投降了李自成。
历史上的李自成不是藩王杀手么?当年福王也想投降,却仍旧被李自成杀死。然而这次,李自成破了西安之后,竟然没有杀死皇明的藩王,反而给了个将军的名头,让他随在军中。为什么李闯突然改性子了?莫非是想留下一个秦王跟朝廷交换刘宗敏?不可能啊!朝廷连皇帝被俘都不肯妥协,何况一个秦王!更何况这秦王还失节了!
深受刺激的朱存极没想到真的捡回来一条命,非但喜滋滋地成为了李贼的将军,更是发表了一篇檄文,承认朱家祸害天下久矣,李元帅奉天倡义,解民于倒悬这檄文不知是出自闯营哪位谋士之笔,还特别提到了皇太子暴虐无度,欲屠尽山陕之民,以使王师不得拥护,看来是跟朱慈烺仇怨极深。
相信这檄文很快就会传进北京,传到崇祯皇帝面前。
当年福王身死,崇祯帝得到消息之后哭嚎不已,说:“朕不能保全一叔父。”只不知看了这位族兄的檄文,皇帝陛下又会作何感想。
“他要投降就投降呗,往我头上扣什么屎盆子!”朱慈烺就想咽了一只苍蝇似地恶心。他是想过要暴力掠夺秦晋人口,但只要比东虏下手轻一些,两个里面活一个还是有可能的。想想未来满清入关之后,死命追着李自成打,山陕一代反复被兵,十室九空。长痛不如短痛,跟着皇太子去山东生息教训不好么?
当然,没人相信这一点。或许他们在临死前会闪过:早知今日,当初不如跟着太子走但一切都已经晚了。
吴甡已经习惯了皇太子殿下以格外老成的姿态出现,突然发现太子竟然会因为这种事置气,简直有些惊骇。他劝道:“殿下,当年魏武也有被骂出冷汗的时候,两军对垒,什么话不是人说的?切莫往心里去。”
“他身份不同!”朱慈烺有些烦躁。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如果天下人知道连老朱家自己人都反对朱明,谁还会为皇室卖命?别的藩王、郡王看到秦王这个榜样,会不会和那些大户一样掏出家产来犒劳“义师”?秦王的檄文不在乎他写了什么,而在乎这个行为在公共关系上给朱室带来的被动。
“吴先生,可有良策化解?”朱慈烺问道。
吴甡想了想,道:“殿下,别无良策。而且恐怕会更糟。”
“哦?”
“那千余学子。”吴甡道。
当日观摩皇太子拜祭先儒张子的学子汇聚在文庙,亲眼见了天家威仪,耳听国本宣读祭文,激动莫名。谁知拜祭之后,皇太子表示要在城外侍卫营中设晚宴,邀请所有诸生前往。一时间衣冠载道,方巾如云,都往侍卫营去了。
谁知道晚宴固然是有,但只有肉汤泡馍。吃完了也不放人走,统统被看押着随军出发。有人要闹就是一顿鞭子,至始至终没有人出来解释一句。吴甡当时看得胆战心惊,生怕出来几个刚烈的,宁死不走。一旦杀了人,那性质就真成了劫持,太子的名声也就彻底败掉了。
当然,像哀声载道的洛阳一样,为皇太子背黑锅的人万万不会少,只是有多少士子能信就是个问题了。
“我倒不怕。”朱慈烺道:“那些人巴巴赶到侍卫营吃我的晚饭,无非两种。”
吴甡耳朵一竖,他越发觉得听太子分析人心是件有意思的事。每到这时候,明明年纪不大的太子,就变成了阅历丰富的老吏,虽然直白,却能切中人心要害。
“一种是穷得揭不开锅的,所谓穷措大者。”朱慈烺笑道:“这些人能有个体面活吃饱饭就心满意足了。这几日先养着,等到了山西把他们挑出来任差,家里老婆孩子什么都能抛下。”
吴甡虽然觉得太子说得太不顾斯文,但也的确如此。许多进士都是赴京赶考之后就再没回过家乡,家里父母妻儿知道他在外地当官也是觉得理所当然,全然没有人伦之情。不过这当然不能说人家是贪恋官位,只能说是忠孝不能两全,先忠君,后事亲。
“另一种便是功利心强,想走捷径的。”朱慈烺道:“否则他们来干嘛?我这里又不卖制艺时文,又没有下科考题。还不是来混着看是否有机会出人头地。这种投机汉,难道肯拿自己的命开玩笑?”
吴甡一听也觉得有点道理。大明逢子、午、卯、酉年开科取士,称为正科。若是有重大庆典,可以临时加考,是为恩科。眼看就要到甲申年了,后年乙酉年就是正科之年,若是那些意志坚定,有心科举的学子,肯定要在家里好好温习功课准备下场应试,谁还出来晃荡?
难不成还是出来散心的?笑话!十年苦读岂是虚言?除了少数过目不忘,如通宿慧的妖孽,哪个七篇出身的进士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苦读圣贤书?
“万一有不小心混杂其中的呢?”吴甡较真道。
朱慈烺笑道:“那我也不担心,因为人有一种从众之心。只要满足四个条件,就能把仇人驯化成自己人。”
“哦?仇人变成自己人?”吴甡惊讶道:“这岂非圣人感化之功么?”
“没那么玄奥。”朱慈烺道:“人心自有‘理”乃理学之理,所以我将之称为心理之学。”
理学的理可以简单理解为规律,也有本源意志的含义在其中。朱慈烺在经学上没有下过苦功夫,不敢说得太多以免露怯,直接跳到后面的内容说道:“设问:若某甲被某乙所虏,某乙随时都可能杀了某甲,这二人是否算有仇隙。”
“自然,这已经是杀身之仇了。”吴甡认真道。
“就是这样的仇隙,只要满足这四条条件也能让某甲甘心为某乙做事。”
“敢问其详。”吴甡道。
“其一,某甲必须坚信某乙随时能杀死他。”朱慈烺道。
吴甡点了点头。
“其二,某乙要在某甲即将要死的时候,把他拉回来,比如一口水,一块饼。”
“这是自然,否则某甲不就真死了么。”吴甡又点了点头。
朱慈烺没有点破这条其实是关键问题,想来吴甡这个水平的人,日后应用起来自己也会发现的。
“其三,某乙只能给某甲一些关于乙家的消息,其他任何消息都不能让某甲知道。”
“遮目塞耳以断其心。”吴甡又点了点头。
“其四,让某甲感到无路可逃。”朱慈烺轻笑道:“只要满足这四个条件,所有人都可以成为顺民良民,最多不过十日。”
——在极端条件下,三到五天就够了。
朱慈烺在心中暗暗补充一句。
吴甡听完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疑惑道:“当真能行?”
“当真。”
“殿下是从何得知的?”吴甡自然不能光凭朱慈烺空口白牙就信以为真。
“这个啊”朱慈烺叹了口气“我看东虏掠夺汉人为奴,细细分析下来,也就这四条而已。”
吴甡语塞。
虽然东虏不是当前最主要的敌人,但东虏掠夺人口也是大明朝堂很为之头痛的事。因为真奴人口稀少,又不善于耕种,其实是个在山林中狩猎的民族。这样的民族最多成为部落,要想定居建国就得大量的农业和手工业人口,而大明就成了他们的人口提供地。
现如今进犯关内的东虏大军之中也有了汉军旗,至于炮灰部队——包衣阿哈——中,十之八九都是被掠夺的汉人。饱读诗书的大明士子一直都想不明白,原本是受难的人,为何到了辽东就铁了心跟着建奴跑呢?
这就是最直接证明“驯人”切实可行的例证,也是朱慈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掠夺人口的后手。
*
*
【未完待续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