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卫所到帝国 - 第八十二章 平安道大剿匪(一)
寨门洞开。
“弟兄们上!”
阿木尔再也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拔出弯刀。
又有百余名贼寇从林中冲出,嚎叫着冲向寨门。
眼见守门的“郑家喽啰”一路后退,阿木尔更是得意。
“杀啊!”
见到敌人“一触即溃”,善于打顺风仗的山匪们更显威猛,个个抢着要在大哥面前露脸。
等到两百多号人挥舞着刀枪全部进入寨中,“敌人”却不见踪影。
不详之感涌上心头,阿木尔有些心慌。
“四处找找,人都哪去了?”
几名山匪正要登上寨墙,只听得一声响箭,忽然间城头变得明亮无比。
大量火把之下,无数弓弩手正虎视眈眈。
赵义身旁一朝鲜将拔刀指着寨中匪寇,开始了欺骗:
“贼人哪里逃?乖乖放下兵器,饶你等不死!”
“这种假话糊弄鬼去吧!”
阿木尔双目中尽是血丝,扭头大喊:
“弟兄们杀!”
“放箭!”
赵义一声令下,数不清的箭矢自高处落下。
冲锋的人群中顿时惨叫声一片,几名原本想冲上寨墙的山匪顺着台阶滚落下去。
十几名英勇的山匪端起强弩朝着城上胡乱放箭。
虽然重弩威力大,但其装填太慢数量又少,对于寨墙上的官军很难造成有效杀伤。
反观官军在察觉到伤亡之后,马上锁定了目标,十余支箭射去,山贼弩手很快便倒在血泊之中。
“冲出去!”
阿木尔幸运地没有倒在第一波箭雨之中,于是求生的欲望更加强烈。
在他的带领下,残余山匪迅速冲向寨门。
手持弓弩的官军连忙来到寨墙另一边,竭尽所能地射杀山匪。
逃出寨子,以为鸟入山林的贼寇还没高兴多久,就听到前方传来整齐的步伐声。
众人有些迟疑,缺不曾放慢脚步,猛然间又是无数火把亮起。
一道盾墙出现在众匪眼前,完全阻挡住去路,其上架着的长矛更令人胆寒。
众人被迫停下疾驰的脚步,不消多时,身后追兵又至。
阿木尔料想自己插翅难逃,摘下头上的皮帽,狠狠摔在地上,唱起了蒙古歌谣,诉说着对草原的憧憬……
然而官兵们却管不了这么多,这些年来,山里的贼寇时不时地出山劫掠,十里八乡的百姓深受其害,军士们见了他恨不得将其大卸八块以解心头之恨。
“兄弟们,杀贼!”
赵义拔刀高呼。
“杀!”
官兵手持圆牌、长刀从前后冲向贼寇。
“拿着弩的弟兄将弩给我砸了、烧了,切莫留给官狗,其余人随我上!”
短兵相接,阿木尔蒙古人骨子里的凶狠被激发出来,一连砍倒三名官军,手下的喽啰们也被激发血性,同官军战到一起。
困兽犹斗,难以长久。
大队官军以长矛、方盾步步紧逼,不断地压缩空间。
包括阿木尔最后几名山匪很快被团团包围,眼见如林的长枪要将自己捅成马蜂窝,心中胆气俱丧。
“小人愿降。”
一名山匪扔下武器,伏地求饶。
“你……”
阿木尔大怒,刚想砍死这个没骨气的手下,不料听得身后跪声一片。
“我等愿降,愿将军饶了我等性命。”
“懦夫!都是懦夫!”
阿木尔怒斥手下,挥舞着弯刀,准备与官军决一死战。
“留鞭子那个,你还不降?”
“这……”
阿木尔心虚地回头看了眼跪在地上的手下,瞧见他们目露鄙夷,顿感无比耻辱。
“混账!”
数刀解决跪在地上的手下,随后大步冲向官军。
结果可想而知,很快他便倒在了地上。
“众军检查尸身,看看有没有活口!”
吩咐完士卒,赵义也亲自带着两名军士来会巡视,正巧来到一息尚存的阿木尔附近。
“想不到这郑双枪手底下还有蒙古人,”
一名卫士将火把凑到以面朝下的阿木尔脑门后,指着明显的蒙古发辫,有感而发。
“说到郑双枪,可有人发现他的尸首?”
“这蒙古人将剩下的贼寇都杀了,咱们连个辨认的人也找不到。”
另一名卫士嘴上说着,还不忘用脚踹了两下地上的尸体。
“无妨,郑益昌还活着,到时候让他辨认即可。”
郑双枪……
我成了替身……
阿木尔吐出一口鲜血,身体抽搐两下,带着满腔的不甘与懊悔见了阎王。
而真正的郑双枪正坐在抢来的大车上喝酒赏月,快活无比。
“寨主!大事不好了!”
“怎么回事?”
“后面来了许多官军骑兵,已经同弟兄们交上手了。”
“这……”
酒囊从手中滑落,郑双枪眉头紧锁。
都说祸不单行,又有一人从前方跑来。
“坏事了!寨主。”
“又是怎么回事?”
满身血污的喽啰跪到郑双枪脚下。
“老寨……老寨被官军攻下,兄弟们都死了。”
上一秒还在畅想未来,现在连老窝都没了,郑双枪难以保持理智,眼神变得杀气腾腾。
“都死了,为什么你还活着?”
“我……”
噗通。
郑双枪收起腰刀,杀了个人,心中戾气得以释放,表情稍微轻松了些。
“老四。”
“在。”
“带些弟兄回去堵住官兵,其余人将车上的货都卸下,搬上山,咱们去投奔狄逾岭。”
“是。”
众人齐声应道。
“大哥放心,有俺老四在,定杀得那官军屁滚尿流!”
老四拍拍胸脯,带着二三十山匪杀向官兵。
“给我杀!”
山匪们尽是亡命之徒,此刻也都豁出一条性命。
一名喽啰想要拱卫在四哥身旁,回头寻找其位置。
“四哥去哪了?”
一阵箭雨袭来,这名忠心的喽啰带着疑问倒了下去……
——————————————————————
次日。
“金富恩,斩贼首四级,升队官!”
……
账外正在犒赏参战士卒。
账内的赵安则在端详着面前一张重弩。
“大人,这是末将自商队遇袭现场所得。”
赵安将弩转了个方向,仔细查看上面模糊的字迹。
“宣光”、“武备寺”、“保定军器提举司”。
弓身长三尺有余、弦长两尺多,按照样式是标准的蹶张弩。
“末将试过,此弩虽有损坏,但以此弩发箭,百步外仍入木一寸有余。”
赵安心中已有打算。
这种弩应当是蒙古人仿制的某种型号的宋朝神臂弩,决定将其交由镇江的工匠研究,看看能否仿制一批出来。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