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卫所到帝国 - 第七十五章 铁山练兵(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金砖碧瓦建成的弘德殿中,一个老态龙钟的身影正捧着份奏章,满脸尽是倦意。
    “陛下,兵部的赵兴邦正在殿外侯着。”
    臂担佛尘的红袍太监走入房中。
    放下手中的奏章,朱翊钧不自觉的打了个哈欠。
    虽说不上朝,但并不意味是不理政事。
    辽事败坏,再加酒色不节,尽管有大内无数的珍惜药材滋补,万历皇帝的精气神还是变得越来越差。
    “让他进来。”
    万历皇帝自尊心极强,不愿让人看到自己这幅病态,因此特地在书房布置了一道布帘。
    赵兴邦只好隔着帘子弯腰下拜。
    “臣,兵科都给事中赵兴邦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卿平身。”
    帘后的万历又拿起一份奏章。
    “谢陛下。”
    赵兴邦直起腰,准备进入正题。
    “熊廷弼何时出发?到哪里了?”
    “算算日子,熊经略应该快要抵达山海关。”
    赵兴邦思索片刻,给出了个模糊的答案。
    “十二日前,建奴前锋兵犯铁岭,被辽东总兵李如柏击退。如今开原已陷,铁岭独为沈阳屏障,万不可失,兵部有何提议?”
    沙哑的声音从帘帐中传出,其中还夹杂着几声咳嗽,显示出这位庞大帝国的掌控者已经是风烛残年。
    赵兴邦自然也发现了这点,一个大逆不道的想法在脑海中诞生。
    说是万岁,老朱家能活到七十岁的到目前为止也只有太祖一人。而帐里这位怕是没两年的活头了。
    不过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国本已定,就算万历驾崩,新君马上继位,他赵兴邦仍旧当官吃皇粮。
    当然这话也就心里想想。
    “议定调山海关总兵刘綎领兵进驻沈阳,调遣宁远、锦州、广宁等地一部三千官军增援铁岭。”
    赵兴邦十分恭敬地将兵部的计划统统告知万历。
    光是从兵部的增援铁岭的计划就可以看出,时至今日,明军仍然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
    万历虽然年纪大了,却还没到痴傻的地步。尽管不愿意承认,但自己有生之年可能是看不到剿灭建虏的日子了。
    不过太子虽然不讨自己喜欢,但在朝中颇有贤名,依靠大明庞大的人力、物力耗死几万蛮夷应当不成问题。
    几万生在蛮荒之地的野人同天朝千万百姓、百万雄兵相争实乃自取灭亡。
    谅腐草之萤光,怎及天心之皓月?
    “朝鲜的事办的怎么样了?”
    “回禀陛下,绫阳君李倧已经继位,如今正在镇江游击的协助下编练新军,练成之后即可协助朝廷大军一同进剿建奴。”
    为了避免惹得万历不快,赵兴邦专门挑好事说。
    “镇江游击……”
    万历嘀咕一声,忽然像是想起什么。
    这镇江游击不就是当年献上祥瑞的那员“福将”么。
    在书桌上乱翻一通后,万历抽出一封书信。
    信件原是呈给内阁首辅方从哲的,后者看了觉得有意思,又将信转交给万历。
    不曾想万历看完却是连连摇头,原本以为这位先献白鹿,又连着打了两次胜仗的福将能给自己一个惊喜,没想到竟是如此。
    “迂腐,当真迂腐!”
    什么?有古之遗风?
    赵兴邦十分诧异。
    陛下这是在夸奖谁?
    好在万历的下一句话替他解了惑。
    “赵卿,镇江游击赵安算是你的本家,你以为你这个本家如何?”
    “臣自朝鲜回京时,曾在安奠居住两日,赵将军不知待客有礼,亦好读书,书架上有《论语》半部、《礼记》十二卷、《兵法》六篇,臣凡见他,唯有练兵与读书二事。”
    皇帝都“表扬”了他,赵兴邦又怎么会唱反调。
    至于什么“唯练兵与读书尔”完全是胡诌。
    赵安平时在书房内很少看书,大部分时间花在作画上,实际上就是用黑墨在纸上进行以抽象为名的胡乱涂鸦。
    “不过赵将军却有个怪癖。”
    纯说好话,没人会信,赵兴邦深谙其道。
    “说!”
    “赵将军的书架上除了书,还有石头!”
    赵兴邦脸上浮现出古怪的笑容。
    “哦?”
    万历有了些兴趣。
    “他与臣同座时,曾经小心翼翼地捧出一块河卵石,细细地向臣介绍石上花纹之妙,臣接过把玩时,赵将军却紧紧盯着臣之双手,恐臣毁坏其珍藏。臣视此石,如同……”
    “如同什么?”
    万历向前探了探身。
    “如同河边随处可见的卵石一般,并无半分异处。”
    万历嘴角上扬,消失已久的笑容重现。
    “赵卿,替朕去宫后苑寻些卵石,连同他要的兵部文书一起给他送去,朕不会让他背负不孝的骂名,只要他速速替朝鲜练好兵马,辅助大明天军征伐建州。”
    “臣遵旨。”
    ”赵卿请回吧。”
    处理了半天政务,万历深感疲惫。
    在心腹太监搀扶下,回到寝宫歇息。
    赵兴邦则在另一名宦官的带领下去了宫后宛。
    随手挑拣几块雨花石,回去用精致的礼盒一装,怎么也算得上一份厚礼。
    ——————————————
    铁山大营。
    穿着纸甲站成一排排的朝鲜鸟铳手正凝视着正前方的靶子。
    “准备。”
    一名穿着布面甲的明军家丁高举令旗,另有数名朝鲜什长站在旁边。
    鸟铳手们铳口朝天,迅速的开始装填火药。
    “放。”
    伴随着家丁的吼声,令旗落下。
    一缕缕青烟升起。
    刺鼻的硝烟味弥漫开来。
    数名军官上前,将仍然未完成击发的士卒拉出队列。
    又是一队士兵小跑着上前,检查靶数。
    很快,又是一帮脱靶的士卒被拉出。
    余者或是庆幸或是同情地看着他们受罚。
    “知事大人体恤士卒的好官。”
    金富恩身旁的络腮胡子仍然在吹捧赵安,原因是赵安将原本的鞭刑改为跑圈。
    虽然受罚的士兵跑完以后往往瘫倒在地,但在普通士卒眼中,受了一顿鞭子必然会皮开肉绽,而跑圈却不会见血。
    二者相比,更是突出了赵大人的仁义。
    “胡子说的是。”
    众人表示赞同。
    而仁义的赵大人正在帐中摆弄着从军仓中偶然发现的两件东西——飞击震天雷、别大碗口炮。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