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邮风云人物 - 第35章 集邮家和科学家施慧中——中国文献集
第35章 集邮家和科学家施慧中——中国文献集邮概念最早的提出者
【集邮传记文学】
难忘集邮风云人物(35)
《 35、集邮家和科学家施慧中——中国文献集邮概念最早的提出者》
顾雪林
2006年1月23日,是已故著名集邮家施慧中先生的生日。为纪念中国科学院集邮协会发起人之一、文献集邮概念的最早提出者、中国集邮资料库创立者施慧中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集邮协会在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特别为施慧中先生的遗著《集邮耕耘录》举办了发行仪式。在发行式上,中科院集邮协会副会长王渭介绍了施慧中先生的卓有建树的科研事业和酷爱集邮钻研有成的一生以及该书的发行情况。他说,施慧中先生这本集邮专著,追溯了他的集邮岁月,凝聚了他的集邮成就。该书的出版集邮必将为普及集邮知识,增进集邮学术研究,光大集邮文化,扩大集邮的社会影响作出积极的贡献。
在《集邮耕耘录》一书中,施慧中写到:“我为之工作和生活了25年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领导和同事们,给了我与病魔抗争的精神力量和物质方面的极大支持。我衷心、真诚地感谢你们。别了!我的亲人和友人,我爱你们!我爱这个世界。”我读到这,几乎痛哭!
我很早就认识施慧中,大概是在1986年,在北京市集邮协会举办的一个集邮研讨会上,我第一次见到施慧中,他个子很高,瘦瘦的,戴一副白框眼镜,人总是笑嘻嘻的,非常和善。我和他见面熟,我们碰到一起,总喜欢讨论各种集邮问题。他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研究员,本身就是一名科学家,他好像还曾当过中国驻朝鲜的科技参赞。
施慧中和我讨论集邮问题时,有时喜欢固执己见,喜欢就一些集邮研究问题争执,样子非常可爱,这样的科学家,让你没有距离感。
在我眼中,施慧中最大的特点,是随和,你和他在一起,没有感到他是一位事业有成的科学家,他总是衣着简朴,背着一个书包,随意地坐在会场里,非常不起眼。只有在他发言的时候,你才会被他的激情燃烧起来,他说话的声音很大,口气非常急,好像有一件事,非马上办不成。
我对他所研究的“文献集邮概念”,不是很懂。但是,我喜欢听他喋喋不休地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喜欢他集邮学术研究的钻研精神和考证精神。集邮者中,非常需要施慧中这样的集邮研究者,他们的存在,可以让集邮学术研究更上层楼,可以让集邮知识早日在大众中普及。
我今天翻看自己保存的各种集邮纪念封,看到很多我参加的集邮活动,都有施慧中的身影,在这些纪念封上的签字中,施慧中的签字非常有特点,他的笔画很深,最后的“中”字的一竖,拉得非常长,让人一看便知是他的签字。
我至今不知道施慧中是何时去世的?在网上也没有查到。大概是在2005年。因为那以后,我的集邮品中,就再也没有施慧中的签字了。
我只记得,好像是2004年左右,在一次集邮活动上遇到施慧中,他非常憔悴,面色惨白,很少笑了,讲话也不再是充满激情的了。
我问他:“你病了?”
他勉强微笑着说:“嗯,一点小病,正在休养中。”
我当时相信他是“一点小病。”没有太在意。
现在想想,这是我和施慧中的最后一次见面,他给我留下的最后印象,是那“勉强的微笑”。
(2022年3月16日)
——————————————————————————————
小资料:
施慧中小传
施慧中1944年1月生,上海市人,毕业于解放军技术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副研究员。系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集邮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集邮协会学术委员、中国科学院集邮协会副会长、北京鼓楼集邮研究会副会长、(中华世界邮票目录)副主编、《集邮博览》编委。
施慧中主集中国邮票、封、戳及集邮文献;兼集外国邮票上的中国、森林、水果等专题。曾参加全国第一届邮展、北京市邮展等大型邮展。专著有《集邮手册》(燕山出版社出版)、《集邮方法理论与邮品探索》(中国人口出版社出版),参与了多部集邮工具书的编纂工作。发表有《论集邮学内容》、《论专题集邮及其发展》、《论集邮文献》、《论邮资戳》、《论原地封》、《香港邮票发行史》、《朝鲜邮票发行史话》、《新中国珍邮》等二百余篇集邮论文及文章,计五十余万字。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