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如水 - 10、他也回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了医院,两个姑娘正在吃晚饭。
    童真真躺在床上,右臂打着石膏,左手扎着吊针,脸上稍微有些血色。床头柜上摆着两个饭碗,上面只有几根青菜。夏永山心中一揪——才做了手术,怎么也应该有一点儿营养食品,就这么粗茶淡饭的,怎么恢复健康?也没来得及在家里烧一点菜带过来,哪怕鸡蛋汤也是好的吧?
    孙会计也很懊恼,说夏永山催的紧,没打算今天晚上来的,要不然在家里就把老母鸡杀了,煨一点汤喝一喝,也能加强营养。
    童真真两手都不能动,只有冯有珍喂她,本来就没有胃口,见了来人,童真真摇摇头,一口也吃不下去了,冯有珍也放下了勺子。一看两个大男人就像搬家一样,又是大竹篮,又是大包袱,放了两个背包在隔壁的床上,其中就有一个自己的花布口袋。
    她嗔怪地问,为什么要带这么多东西?也送她回城吗?
    夏永山掏出一封信,说看样子就是苏老师的字迹,不知道怎么地址在乡下?
    听说母亲来信,童真真挣扎着就要坐起来,冯有珍赶紧按住说不能动,接过信拆开,凑到她眼前。只有一张纸,但是密密麻麻的,天色已暗,病房灯光昏黄,哪里看得清?于是大大咧咧的说:“童真真,要是没什么秘密,我就念给你听吧。”
    来这两个男人都不外,一个是被拯救了的孩子的家长,另一个是救了自己,送进医院来的老同学,就是有什么不妥当,也不会怪罪。何况母亲一贯谨慎,她们这种家庭,来往信件可能都要被检查,哪里会写一些不合时宜的话?白纸黑字,不是留着被人抓辫子?于是很坦率的说:“无事不可对人言论,念吧。”
    冯有珍清清嗓子,朗朗开口:“亲爱的女儿,我给你写信的时候,我已经不在城里了,现在跟你一样,也是下放队伍中的一员了。只是,你们是知识青年,我只能算是知识中年了,也可能算是老年了,因为妈妈真的觉得老了,有些力不从心了。也没来得及去看你一趟,就到农村来了,只是这农村非彼农村。城市里的学生都下乡了,而乡里一直缺少师资力量,现在各个公社都开办学校,严重缺乏中学教师,所以学校下迁,老师充实下来,进入到各个地方的公社中学,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出力量。
    “因为通知很快,事先并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一直到落脚安顿下来,才能写信告诉你。我们下来太晚,公社中学才开学不久,可能暑假也要上课,还要筹备件新的教室,老师都要参加劳动,原来打算看你的,可能也没有时间了。如果有时间,妈妈去看你。
    “近来还好吗?一直说要感谢夏永山,他把当老师的机会留给了你,现在我们可以算是同行了,老师就是园丁,培养祖国的花朵,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书育人,神圣而伟大,一定要……”
    后面就是教导女儿的道理,夏永山思想已经跑马,看冯有珍已经念完,于是就说,他估计都不错,回去休养要人照顾,冯有珍当然只有一起回城了。生产队也准了假。
    母亲的信很意外,童真真内心澎湃,表面上镇定自如。母亲在的地方就是家,哪怕住在亭子间里。手断了才能回城,所有的伤痛聚集着,就想哭在母亲怀里,才能释放自己的痛苦,可是阴差阳错,母亲又到另一边的农村去了。当然要跟随而去。
    听她用暗哑的声音说出打算,夏永山急坏了,只能说,这里还有白主任,板桥更闭塞,万一有个好歹,没地方治疗。趁苏老师刚刚下乡,可能户口还没有迁走,赶紧回去,把户口粮卡食品票证都办理好了,拆掉石膏了,再看母亲不迟。
    冯有珍也让她放心,说陪着她回城照顾,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一定是苏老师的愿望,不管是烧菜做饭,还是洗衣打扫,都能够帮助老同学做,好好养伤就是。
    夏永山呛她一句:“还照顾伤员?就几根青菜。”
    “那怎么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哪怕在外面买碗面条,手术病人也能吃下去呀。”夏永山不容置疑地吩咐冯有珍,“带来了鸡蛋,你拿两个去冲蛋花汤,也算加强营养吧。”
    冯有珍雀跃了,说正要到食堂送碗,冲蛋花去。跟着就出了门。
    想把孙会计也打发走,还没来得及说,他才走到床边说:“童老师,你受苦了。都是为了我家娃娃,来得太匆忙,也没来给你烧点汤来。”
    “不要紧的,什么也不想吃,医生说不吃没有抵抗力,这才勉强吃几口。”童真真眉眼一弯,打起精神宽慰对方,“没什么,应该的,一条胳膊换一个小脑袋,值得。”
    她只是陈述一个事实,说的云淡风轻的,让一个彪形大汉眼眶也湿润了。夏永山说:“孙会计,麻烦你去找一下白医生,就说我来了,想问问什么时候能够出院。”
    男人有泪不轻弹,不愿意别人看见自己哭泣,趁机出去了。
    病房没有人了,夏永山才走过去,坐在床前轻声问道:“还疼吗?”
    “好多了,疼痛的等级,起码降低了50%。”见他的脸上有些不忍,童真真又淡淡一笑,“这么忙还赶过来?学生还要你教吧?”
    “就是,我把接力棒交给你,你现在又还给我了,但是……”他把声音压得更低,“一定要尽快回城,我也要回城了,这是个机会,暂时不要对其他人说。”
    她细细的眉毛抖动了一下,幽幽的说:“你不是要扎根山乡吗?怎么当逃兵了?”
    他急忙解释:“这一届工农兵学员招生,公社推荐了,所以,我也要回城区准备考试,等放假我就走,你一定等我,在城里好好养伤,我去……”他马上就变语气,“我去向你请教。”
    “你都上了两个高三,比我们还多了学了一年,还用得着向我请教?”
    “哪有?”他听出对方语言中的揶揄,申辩道,“我从65年的4月份休学,66年4月份回校,怎么就多上一年呢?相反的一年回乡劳动,你是全校第一的成绩,如果参加高考,你说不定也能成高考状元。”
    刚才说,他推荐上大学,童真真的眼睛闪亮了一下,很快,就像乌云遮住的星星一样,马上暗淡下来,声音更加低微:“我的情况你太清楚了,在学校大家都憋着一股劲,谁也不说破,你们六五届的,那些政审不过关的,哪一个考上了?更何况现在雪上加霜,又这个样子,考大学?下辈子吧!”
    她突然转过脸去,那闪闪的泪光还是被他看见了,心尖尖一抖,腰身弯得更低,俯身说:“会好的,政策也因人而异,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变了。等我考上了,等我工作了,等我有能力了,我会帮助你的,就像你在学习上帮我一样。”
    他的声音越说越小,他的头越靠越近,很不熟悉的,很不习惯的,很难为情的那种气息袭来,让一个年轻的姑娘无可退让。半个身子也不能动,连转头都没有地方了。
    从小母亲就教导她,男女授受不亲,一定要保持距离。母亲的容貌是教师当中数一数二的,她可以保持高冷,常言说,寡妇门前是非多。苏老师比寡妇都悲惨,还要让人避而远之。寡妇可以再婚,有夫之妇不可以。有夫之妇,丈夫又不能回来,还在海峡的那一边,就像隔着天堑。是摆脱不了的婚姻,是无法事实的婚姻,是千夫所指的婚姻。谁叫她的丈夫要当炮灰,跟着人民公敌到孤岛上去呢?
    好在她低调内敛,温婉端庄,一副人畜无害的模样,人见犹怜,让人痛恨不起来。不仅人长得漂亮,字写的也漂亮,书教的也漂亮。大家都对他她客客气气的,但是都敬而远之。就是早期学生对她的批斗,也引起很多同情。
    她自动与人保持距离。在办公室不用说了,各干各的事儿,各上各的课,就是与学生也有一定的距离。女儿不同,到底是学生干部,不能脱离群众,否则差评太多,影响自己的前途。
    但是,在生活当中,母女两个同仇敌忾,防男人就像防贼一样,不仅不串别人的门,也不欢迎任何男教师的来访,本来家里也不大,两张床之间只能站一个人,连坐的地方都没有。谁去呢?
    只是在前期,工宣队进校,有人好奇,有人心怀叵测,到她们家调查研究,也可以说是监督改造,但是进了家门,只有坐在女人床上。而母女两个,就只有站在门边,等于向学校宣布——家里来男人了,这样谁能不尴尬?以后,再也没人去了。
    唯一去过她家而且藏身的,只有夏永山,是在特殊的时期,特殊的情况下,前后来过三次。可以说他们互救的。所以除了工作,除了学习,夏永山是她交往最多的男生。
    一起工作,一起上学,还有患难与共的经历,对一个青春少女来说,小伙子年轻英俊,干练宽厚,还有一颗热心肠,对她们母女两个体贴入微,那份深情厚谊滚烫滚烫,石头都捂热了,情窦初开的少女,任是无情也动心。
    可就是不能动心,同学期间,一门心思准备考大学,停课期间人心惶惶,下放农村担心出路……即使一帆风顺、平安无事,他们之间也隔着一道天堑——家庭地位悬殊。
    两个阵营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矛盾,是比贫富差距更无法填补的鸿沟。想都不要想,提也更不能提。唯恐避之不及,却也避之不及。
    唯一的身体接触,只在这次受伤中,被男人抱在怀里不止一次,被巨大的羞耻感包裹着。所有的毛孔都为之震颤,身体骤然炽热,仿佛被焚烧一样,无法正视那种尴尬的情况,恨不得去死。
    可是,疼痛比死亡还要难挨,她没办法躲避,也没办法反抗,相反还有一种安心,一种减痛,一种温暖……
    手术过了,疼痛减轻了,男人再次靠近,回想起那个时候的亲密接触,简直有些无地自容,事情快要过去了,两人没有必要接触了。更何况,他马上进城上大学了,而自己是一个残废人了,鸿沟又下陷三千丈。
    这是在医院,农民看病很困难,小病扛、大病拖,住院的病人很少,女病房就一个人。他把其他的人打发走,就是想亲近的吧。用告诉秘密做借口,莫非想趁虚而入?
    不说别的,就在这件事情上,他也付出了太多,应该对他感恩戴德,总不能让他下不了台。头脑一转,看着输液的瓶子,轻声呼叫:“药瓶没水了!”
    夏永山跳起来,连忙朝外面走,边跑边喊:“没药水了,快来人——”
    “来咯来咯。”应声而来的是白医生。
    与往日大不一样。不再是畏畏缩缩的小老头,胸挺起来了,腰直起来了,眼镜戴起来了,一件新的白衬衣,穿身上笔挺的,头发一丝不苟,精气神全来了,一个风度翩翩的中年男子思文司文儒雅,难怪,他会犯作风错误,这样的男人很有魅力,会没有女人向他身上扑?才怪。
    他进门先到病床边,将手里的棉签按在吊针上,抽出吊针,说了一声:“按住。”他身后的孙会计接班。白医生才退后一步,点点头问:“还好吗?”
    “这应该我们问你。”夏永山毫不客气地说。在生产队里,就他们关系最好,除了老白的风流韵事,可以说是无话不谈。
    老白懂他的意思,说从现在的情况看,没有大碍,明天早上抽血化验一下,如果一切正常,后天就可以出院了。孙会计就说住到他家,可以烧点好的加强营养,知青的生活太清苦。白医生听到风声,说不是可以回城了?孙会计一喜,说那就好了,可以让妈妈照顾了。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