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能臣 - 第46章 征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洪却是突然笑了一声,而后又问道:“汪大人,不知道户部打算制作俸钞发放,可曾研究过防伪技术?”
    “防伪技术?”汪广林皱眉不解。
    李洪则笑着说道:“不管是元俸钞,还是户部打算发放的俸钞,说到底不过是就是一张纸,又不是金银铜铁,仿制起来那可是一本万利的买卖,汪大人你觉得若是不做好防伪手段,会发生什么事?”
    “汪大人总不会寄希望于那些见利忘义之人,会放弃掉这一口大肥肉吧?”
    汪广林不说话了,而李洪却是依旧没有放过他,又说道:“户部既然打算制造俸钞,可选好了准备金?”
    金本位,作为货币制度的一种形式,也是最为稳定的一种形式。
    为了稳定纸币的价格已经流通性,将纸币的价值与一些贵重的金属挂钩,只有这样,才能让纸币在市场上流通,毕竟封建时期的政府公信力远达不到让百姓们信服的程度,可若是纸币真的能兑出等价的金银,那就两说了。
    元朝一开始发放俸钞时,便想到了这一点,施行的是“丝银本位”制,规定俸钞每千两,可以兑换五十两银,而元廷主要以银及少数的金,还有其它具有价值的物品作为准备金,以供持钞者兑换。
    只不过即便如此,元廷的俸钞也因为民间流传的打量假钞走向了名存实亡的地步。
    而未来的大明宝钞可谓是更加离谱,直接违背了最基础的金融规律,甚至到了违背人性的地步,发行的纸币不但没有与贵金属挂钩,而是异想天开的只是依据政府信用来维持宝钞的价值。
    而当发现百姓们不吃这一套的时候,直接试图禁止民间使用金、银及铜作为货币以巩固宝钞的价值,使宝钞成为单一本位。
    其结果那就不言而喻了,大明那本就脆弱的金融体系,直接崩塌,知道明朝灭亡都没缓过来。
    因此,发行纸币并不是不行,但是最起初需要有两点,其一是搞清楚金融运行的基础本质,其二便是防伪技术。
    而现在的大明,似乎无论那一点都没有达到。
    面对李洪的问询,汪广林的眼神中明显闪过一丝迷茫之色,下意识的重复了一遍李洪的问题:“准备金?”
    一旁的杨宪看的心中冷笑,朱元璋的脸上也有些怒色,毕竟汪广林身为户部尚书,不求他能有什么高明的见解,毕竟朱元璋已经将他带到李洪面前,便是想着李洪能点拨他,将李洪的想法成功实施。
    可谁知道,堂堂户部尚书竟然如此不堪,随便两个问题就被难住了。
    准备金的概念自元时便有,不然俸钞也不会与银子挂钩,而汪广林却是连这个都不知道。
    可实际上,汪广林刚刚进户部还没有几天,具体的工作流程尚且还未熟悉,又怎么会特意去了解准备金这种事情。
    但汪广林也知道自己的表现恐怕是已经让朱元璋不满了,心中焦急,想要往回找补,想了半天方才干巴巴的说了一句道:“那既然俸钞不能发,总不能全都给大明官员发职田吧,大明官员不知几何,这么多的官员,再多的公田也不够分!”
    职田,便是官员在任职时方才有拥有所有权的田产,卸任了之后,这职田便复又归为下一任官员所有。
    此制度自晋时便有,待到唐宋时期便已经废除,元朝时则又捡了回来,说到底也不过是一个有些过时的制度。
    “为何不能折换成钱粮?”说话的是朱标,汪广林自然不能怠慢,只得叹息一声道:“发粮多有损耗,至于直接现银,若是像现在这般低廉的话,倒是还好,可若是涨俸,这国库里一时间也掏不出这些钱。”
    大明缺钱,这也是为何历史上朱元璋发了疯一样的定要推广他的大明宝钞的缘故。
    朱元璋闻言也是幽幽的叹息了一口气,元朝统治不过百年,却也将宋时那还算发达的经济体系给毁了个七七八八,朱元璋他虽然坐稳了江山,却也同样接手了元朝留下来的烂摊子。
    如今的朱元璋居住的皇宫,自至正二十六年才开始修建,可就是因钱粮不够,只能断断续续的修,如今也才修好了几座内殿,其余地方还是一片废墟。
    历史上这座皇宫足足耗费了二十六年方才完工,一个皇帝的居所都修的这么费劲,可见大明财政状况到底有多么困难。
    而后朱元璋便将目光投向了李洪,他也有些好奇,涨官俸是李洪提出来的,如今国库里有没有这么多银子,他也想要知道李洪如何能解决这个难题。
    李洪倒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仿佛这根本算不得一个难题一般,随口说道:“国库缺钱,那便征税啊。”
    汪广洋却是冷哼一声,言道:“说的容易,横征暴敛谁不会,可圣上爱民如子,又怎会行这种事情?”
    李洪却是回给汪广洋一个看蠢货的眼神言道:“谁说要征百姓的税,自然是征有钱人的税!”
    “恰好圣上除了想要涨俸以外,还想要改革商税的税制,何不便从此处下手?”
    听见李洪此言,汪广洋竟然十分认同的点了点头,说道:“商户不兴农事,却占据万贯家财,确实该施以重税,再辅以打压。”
    却未想到,李洪竟然摇了摇头说道:“非也,商户应该加税,却不该打压,反而应该扶持。”
    “荒谬,商贾外积,小民内困者,国恒亡,这种道理你难道没听过,怎么可能不打压,反而给予扶持?”
    汪广林说话间有些激动,甚至都差点忘了朱元璋就在一旁。
    而朱元璋同样皱眉,却没有开口,他早就习惯了李洪多有惊人之语,但每每还都能说服他,因此他也学会了在李洪的话还未说完前,最好不要过早的发表看法,否则容易打脸,此乃是经验之谈……
    而朱标明显单纯了许多,尚还未总结出这个经验,因此也是帮腔道:“没错,李兄,这商贾不事生产,却只会压榨百姓,纵观古今,重农抑商都乃国策,不可更改!”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