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世家 - 十八。勇谋
谢道庸在外书房里给谢怀昌讲解当今世界情势,方便他日后留洋,婉澜本不必了解这些,然而今日陈家人登门,她犹豫再三,到底还是做出了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前来旁听,谢怀昌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课上便频频走神,时不时去看婉澜的脸。
谢道庸重重咳了一声,放下手中的笔:“阿澜今日脸上长了花么?”
谢怀昌急忙收拢心神:“学生错了。”
谢道庸哼笑了一声,转向婉澜:“怀安与婉恬几个不是去一堂了么,那可是你未来夫婿和婆母登门,你真不去看看?”
婉澜面上一红,抿着嘴笑了一下:“叔父既然如此好奇,直接过去一堂便是。”
谢道庸摆了摆手,状似不甚在意道:“算了,当年陈之昶还在镇江的时候与你父亲往来亲密,我见过他们家长子陈暨陈玉集,没什么好看的。”
婉澜动了动嘴唇,想向他打听打听这个人,可还没张嘴,便觉得面上温度愈来愈高,她强忍着不拿手背去贴面颊,兀自镇静微笑:“叔父说的是。”
谢道庸瞧着她百爪挠心的表情,掌不住笑了出来:“好奇便好奇,想问便直说,忍那么辛苦做什么?”
婉澜温温柔柔地笑了一下,从容道:“倘若并非那品行端正样貌俊秀之人,叔父必然会在父亲提起赐婚事当日便态度坚决地反驳,如今陈家夫人上门,您却还能在这儿优哉游哉地给怀昌授课,可见此人很让你放心,甚至……很让你满意。这世间女子所求夫婿,不就是门当户对、德行上佳么,既然父亲与叔父都满意此人,那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谢道庸怔了一怔,哈哈大笑:“你这张嘴,可真是能颠倒黑白,明明都已经按捺不住了,偏能诹出这么一套长篇大论来唬人,真是可惜没生在春秋战国,不然哪里还有那些纵横家什么事儿。”
婉澜掩着嘴轻轻笑,故作高深道:“只是叔父倘若还知道些别的什么,也请一并告知侄女儿,兵家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她这番模样就连谢怀昌都被逗笑,谢道庸更是前俯后仰,对谢怀昌道:“瞧瞧你长姐这说话的本事,初入仕途的进士不熬个两三年可达不到这个水平。”
谢怀昌笑着点头:“叔父说的极是,阿姐可惜生了女儿身,否则今日必是一方封疆大吏。”
婉澜瞧着他,笑意深了深:“怀昌自打定下来要出洋,整个人都开朗了不少,这样多好啊,为什么要总板着脸呢。”
谢怀昌身形一僵,笑意尴尬地挂在脸上,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他定了一下神,又笑了一下:“澜姐说笑了。”
气氛有些冷,谢怀安一行正好在这个当口走了进来,看向婉澜的表情有些促狭:“阿姐今日竟能听得进去,不知叔父都讲了什么?日本变法?”
婉澜瞧着他不怀好意的脸,从容不迫地笑了笑,吐字清晰地开口:“与我大清一衣带水的日本先前一直是华夏属国,只能做些拾人牙慧的事情,德川幕府掌权时,日本四岛与大清一样片板不得下海,不允许任何外国传教士、商人或平民入境,甚至严禁制造适合远航的船只。直到咸丰四年美利坚合众国的水军将领马修佩里率军攻占日本江户岸的蒲贺,迫使德川幕府与之签订条约,开放港口作为通商口岸,此后欧美列强相机入侵,日本国内矛盾斗争日益激烈,各地反军不断,终于在同治八年的时候,日本明治天皇颁布《五条誓文》,对国内上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引进西方技术,富国强兵,才有了今日之境况。”
谢怀安先前还笑模笑样地听着,逐渐便严肃起来,他提起下袍在木椅里落座,沉吟道:“先前恭亲王与文忠公在世时,朝廷不是也在大力引进西方技术么,我记得先前北洋水师曾号称战力冠绝世界,为何会在甲午年落得如此下场?”
谢道庸冷笑了一声:“空有船舰而没有枪弹,怎么打?难不成要去那战舰去硬碰硬地撞沉敌军吗?”
谢怀安皱起眉,习惯性地用手摸着下巴:“当年筹建水师花了那么多银子,怎么会没有枪弹?我听说文忠公曾上书弹劾帝师翁文恭,指责他公报私仇,自掌户部便未拨给水师一分银子,致使设备无法更新维护,更是眼睁睁看着‘吉野号’落入日本手中,是这么回事吗?”
“大哥说的大致不错,”谢怀昌接口道:“只是内情未必只有公报私仇这么简单,当年太后老佛爷正修颐和园,耗资巨大,还因此罢免了坚持停工的时任户部尚书阎敬铭,这才换了翁文恭掌管户部,前车之鉴血淋淋地摆在那,他翁同龢有几个胆子,敢再去触太后老佛爷的霉头。”他越说,情绪越来越激动,竟然一改先前沉默寡言地习惯,重重在桌子上拍了一下:“况且宫里那帮阉人可是贪得无厌,多少银子都填不饱的主,文忠公一生抱负,真正能实现的能有几个?大清的改革,不过是……”
“好了!怀昌,”谢道庸突然出声,蓦地严肃起来:“这些事情,你都是怎么知道的?”
谢怀昌被他吓了一跳,又畏缩起来:“是……是先前……先前《泰晤士报》曾经报道过,侄儿凑巧看到了那张旧报纸而已……”
谢道庸立刻追问:“你在哪儿看到的旧报纸?”
谢怀昌怔了一下,答道:“是……在街上捡到的,便多看了两眼。”
谢道庸眯起眼睛,转向婉澜问道:“咱们大管家谢福宁的儿子谢诚,听说最近刚入了账房学管账,是吗?”
婉澜点了点头:“是,谢诚自幼便少年老成,接的差事从未办砸过,父亲很信任他。”
谢道庸长长的“唔”了一声:“听说我来之前,他经常带报纸进府?”
婉澜点了点头:“阿贤很爱看他带进来的报纸。”
谢怀昌听到这里,脸上便有些发烧,局促地解释:“叔父,我那张报纸……”
“你知道的那些东西,只怕不是从报纸上看来的吧?”谢道庸面向他,意味深长地一笑:“《泰晤士报》那一期的报道,我也是看过的。”
一屋子人都将目光转向了谢怀昌,他在这些目光中愈发局促,耳根通红,右手下意识地捏住衣角,一副坐立难安的样子:“叔父……侄儿……侄儿……”
“好了,”谢道庸又道:“你是如何得知的这件事,我不会再追问了,横竖都是陈年旧事,而你们不过是升斗小民,即便是讨论出朵花来也无济于事。”他低下头,执笔在砚台上蘸墨,又在台边反复舔了舔笔头:“大丈夫能以天下为己任自然是好的,只怕没有脑子却空余一腔热血,那除了毫无意义地去送死并且连累他人,可是再没有什么其他的什么用处了。”
谢怀安又看了谢怀昌一眼,起身对谢道庸抱拳:“叔父教训的是。”
谢怀昌立刻跟着站起来:“侄儿鲁莽,多谢叔父教诲。”
婉澜与婉恬静悄悄地坐在一旁,小心翼翼地不发出一点声音,只有婉贤有些不明白眼下的状况,兀自发问:“叔父,什么叫做没有脑子却空余一腔热血?有热血不是好事吗,为什么会送死,还会连累他人?”
谢道庸将脸转向她,和蔼一笑,解释道:“有勇无谋,不过是一介莽夫罢了。都说书生因惧死而误事,可莽夫却更容易因不惧死坏大事,更可怕的是,因为他们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我国又向来讲究死者为大,所以更容易受到赞誉,而非误事的批评。”
婉贤似懂非懂,只是点了点头,道一句:“侄女受教了。”
他说的这些事情虽然沉重,可对在座的各位少爷小姐来说,那都是极为遥远、甚至是一辈子都接触不到的事情,虽然他们一个个表情严肃,心里却或多或少地有那么几分不以为意。谢道庸的目光从他们脸上眼睛里一一走过,发出了一声无奈地叹息。
“好了,今天中午你们父亲或许要设宴款待陈家贵宾,你们都回去梳理仪容吧,”他将手上的纸页折起来,递给谢怀昌:“怀昌拿去,好好参悟参悟。”
谢怀昌起身低头,双手接过那几页纸张,郑重地夹进书页里,向谢道庸行礼:“多谢先生。”
谢道庸点了一下头:“去吧,尤其是阿澜,好好打扮打扮,今日你可是主角儿。”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