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女帝 - 第174页
整个建康城,乃至周边所有的大型城市,所有的市民都在讨论,到底怎么看待财富与道义这个古老的话题。
理越辩越明,虽然有时有强烈交锋,甚至偶尔需要京兆府介入,但总体来说,利大于弊。
第95章 第一钱庄
经过多日的整理,薛知景大致汇总出来了士子们讨论的几个主要的方向。
首先是极度保守的一派。
这一派学习古代典籍非常刻板,有一种幻想中的美好世界,言必称“三代”,认为只要让人们保持淳朴的特性,努力种地,生活就能变得十分美好。
但其实,他们也都是地主家庭的后裔,可能从来没有下地干过活儿,他们就想要保持现状,永远也不变。
其次是主张节约的一派。
这一派也从古代典籍里面汲取力量,认为人们应该保持淳朴,想到跟钱以及赚钱有关的事情就是在“牟利”,如果是朝廷想要增加财源,不管怎么做,都是在“敛财”。
这一派认为,国家财政不够用,最应该做的方法是节约,朝廷不要有这么大的开支,省下来,就够了。
再有的是认为追逐“利”是正义的。
这一派会将《周礼》拿出来,提出《周礼》里面讲诉的内容,“理财”就占了一大半。他们认为,朝廷,就像是一个大家庭,一个合理的家庭环境的建立,财富都是基础,怎么可能完全将财富和道义分开呢。
因为大成王朝几百年经济发展下来,还是有人认识到经济自由的重要性的。
但同时,更多的人也认为,要将追求财富限定在“礼”也就是“规矩、道义、道德”下面,不然就真成“敛财”了。
薛知景感慨着,大家还是挺有思想的嘛,也不仅仅只考虑什么政治和社会专业的问题,经济专业其实从来都是有思考的。
后世关于经济的看法也都是这些。
市场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可以将天量的资源以最好的方式分配到每个人的手里,但是又不能完全放任不管,不然总会有那些个占有了资源的人用一些歪门邪道将更多的利益占据在自己的名下,所以需要有监管。
有这么一场辩论,加上丽春院印刷的书籍引导,薛知景和元含章推行的国债方案便可以缓步推出了。
同时,经过这场辩论之后,盛丰钱庄也彻底地走入了大家的视线,加上盛丰钱庄存钱可以得利息,可吸引了不少大户人家将金银钱存进了钱庄当中,拿到了盛丰钱庄的钱庄券。
盛丰钱庄经营的业务目前在整个大成王朝属于独一份,占据了先机,又因为有朝廷背景提供了信誉,很快就吸收了大量的资金,这部分资金又转成了贷款或者投资,投入到了包括海外贸易、国内的茶叶贸易、瓷器贸易、铁器贸易等等非常大量的贸易当中。
资金迅速流动了起来。
因为丽春院的印刷场常年印刷,吸引了几乎半个王朝的印刷类的技工,在这样长期的工作下,他们也努力在提升工具的有效性,开发出了超越时代的铅合金和油性墨水。
这个时代的活字印刷主要用的木活字和泥活字,用的墨水是水墨水,有一些自己的局限性,不能长期使用。
这种铅合金制作的铅活字,着墨性能好,熔点低、容易铸造,也不太容易变形,印刷的字面饱满清晰。
同时,以一些油类和炭墨制作而成的油性墨水也让印刷效果显著上升。
在薛知景过来的时代里,铅合金和油性墨水出现在欧洲,这个技术迅速增加了欧洲的整体文化水平,促进了整个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
有了这样的高科技加成,印刷得极为复杂的钱庄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就无法有人仿造了。
钱庄券就有了初级纸币的可能性。
很快,丽春院的剧场里面,出版的书籍、小报和册子里面,到处都是盛丰钱庄的各种广告,要么吸引人们去储蓄,要么吸引大户人家去贷款。
到后期国债上线的时候,也吸引大户人家去购买国债。
有了大量的流动资金,盛丰钱庄迅速扩张,网点从大城市布局到了下面的每一个州县。
同时,盛丰钱庄的钱庄券可以在各个州县的所有网点通存通取,若是超过五千两白银以上,才需要预约。
盛丰钱庄的各个网点自己可以每一个季度进行结算,将彼此间多了少了的金银铜钱互相运送。以保证各个网点都有足够的金银铜钱可以兑换,保持信誉。
薛知景不得不在各个城市迅速开办钱庄伙计培训班,招收机灵的小孩儿入班培训,然后进入各个钱庄当学徒伙计。
也不是没有柜坊学习她的方式,但就算知道她的操作方法,基本也学不来。
因为那些柜坊对于现在的盛丰钱庄的体量来说,都太小了。
盛丰钱庄在每一个州县都有网点,如果一个商人想要贩卖物品,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他揣着盛丰钱庄的钱庄券就去了,到了地方有需要就可以随时去兑换金银铜钱。
换一家柜坊,还得问清楚,对方在那里有没有网点,能不能汇款,麻烦着呢。
他们还想要仿造盛丰钱庄印刷钱庄券,但是印刷技术不够,字体不清晰,容易被仿造,导致他们的信誉怎么都比盛丰钱庄的低。
所以在一段时间之内,盛丰钱庄就占据了整个王朝第一钱庄的位置。
--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