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我的环球航行 - 第124章 好望角
第124章 好望角
从迪戈加西亚出来,大家经过了充分休息,士气高昂。动力系统经过了程意他们的检修和修整,再未出现任何异常。致威二舰保持着18迈的速度,跑完了剩下的航程。
1514年6月7日,我们抵达了德班基地外海。
在港口外围,我们看到德班基地商贾云集,船只接踵,与我们离开之时相比,越发繁忙。“致远号”在前,“威远号”在后,以慢车方式鱼贯入港。
就在甲板上的帆缆班忙着准备入港靠泊的时候,德班城堡上响起了隆隆炮声,我听得出,这是城堡上的十二式野战炮打出的礼炮。
作为回礼,我们不用再放炮了。“致远舰”汽笛鸣响,“呜-呜-呜”,连续三声长音。巨大的汽笛声在德班港城上空回荡,告诉整个港城——大明蒸汽舰队来了!
在我们所有的海外基地中,德班是港口和基础设施最为成熟的,尤其是我们成立了建筑队之后,港口码头和市政建设突飞猛进,两个3000吨级的深水码头赶在我们到来之前完工,让我们致威二舰可以直接靠上码头。
吕振鹏和刘福涛早早在码头上等候。见到他们二位,我先把他们请上“致远号”,参观了战舰的外观和舰桥,引得这二位大加称赞。吕振鹏感概道:“感谢邮船航线的建立,让我们能及时知道总部基地的信息和将军的战略意图。前几日我们刚刚从《东方快报》上知道新的蒸汽巡洋舰下水,没想到今天就能亲眼得见。果然让人震撼不已!”
接下来的几天,舰队在德班补给休整。我们远赴欧洲新航线的第一个目标是葡萄牙的里斯本,预计全程都沿着非洲大陆西部沿海行进,食材和淡水补给没有问题。真正关键的是煤炭燃料的供应,所以这次两舰共添加了煤炭600吨,装满了煤仓,并用草编麻袋额外装了近两百吨煤炭,分散存储在舰上过道、舱室之中,以应对探索新航线过程中不能及时添加燃料的问题。
利用两舰的补给时间,我和吕振鹏、詹姆斯分赴各个生产队查看情况。我们所到之处,看到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得益于经济利益的激励,各国的雇员干劲十足,采矿、种植、畜牧和城建各个方面齐头并进,一个大规模的港城正在拔地而起,各国商号纷纷购置土地建设货栈和手工业作坊,港城区域地价持续攀升。吕振鹏说,近期刘福涛在德班基地组织了一次土地集中拍卖活动,收入白银40万两。这部分收入,除了上交总部以外,剩下的用于码头和市政建设,又提升了港口的营商环境,形成了相互促进的繁荣局面。
以詹姆斯原手下水手为主体组成的捕鲸队取得了良好的开局,这些强悍的“前海盗”作风硬朗,在远海大洋追逐抹香鲸,几次出海所获颇丰。高质量的鲸油除了卖给各个路过商船以外,在库房里还存储了不下百吨。现在德班几乎已经成了整个印度洋区域的捕鲸业中心。我让李志雄照价付款,购买十吨鲸油,用于舰队动力系统润滑。
在德班基地我们休整了一周以后,舰队拔锚启航,开启全新的航程。
吕振鹏在码头上送别舰队,满眼都是羡慕,强烈要求在下个航程随舰队出征。我很理解他的诉求,承诺会在下个航程前,考虑各地负责人的轮换。
公元1514年6月15日,我们开始冲击好望角航线。
舰队缓缓驶离德班港,进入开阔水域。按照此前制定的航行计划,“致远号”在前,“威远号”在后,两舰相距1千米,以18千米每小时的速度向南航行。
航行一天后,我们明显感到气温开始降低。随着纬度升高,舰队离开印度洋暖流区域,极地的寒风开始影响到我们。
三天后,我们到达非洲大陆南端,开始沿着南非海岸向西行驶,正式进入闻名遐迩的“恐怖西风带”。
舰队转向西南方向后,明显感到海况变得恶劣,气温进一步下降,目前正直南半球的冬天,加上肆虐的海风,虽然温度维持在零度左右,但人的体感温度至少在负十度。我们在舰桥值守的人员都穿上了棉衣,在桅杆上瞭望和在两侧耳台上值守的水兵,更是穿上了制服厂特制的毛皮大衣和防水手套。就这样,每次执勤完成,都会冻的嘴唇发紫。于是我们把舱外执勤从四个小时一班换成了两个小时一班。每次执勤完成,先灌上一壶热水,再下到机舱锅炉旁,好一阵子才能暖和过来。
战舰颠簸厉害,在舰桥上,我看到这“恐怖西风带”果然名不虚传,头上明明是艳阳高照,但我们习惯了的赤道烈日在这里显得暗淡不堪,阳光穿过海雾西风,到达海面之时已经是强弩之末,好似没有半点温度。眼前层层叠叠尽是望不到头的巨浪,一个个拍打在战舰身上,激起飞溅的浪花。战舰右侧几千米的位置上,南非海岸岩壁高耸,深黑色的悬崖石墙像整齐肃立的战士,目送我们起伏前行。
此前在德班基地,我们致威二舰已经进行了战前动员,所有干部战士都知道这次我们要挑战地球上最困难的航线,因此大家都做好了充足的思想准备。即是如此,这好望角的狂风巨浪还是让我们见识到了大自然的磅礴伟力。
鉴于在风浪中航行对动力系统负荷过大,有了上次在印度洋的经验,我们把速度降低到了12千米每小时。在这持续不断的颠簸摇晃之中,我想,我们幸亏是有蒸汽机,那些仅仅靠着木板帆布航行的欧洲人穿越这片海域,是冒着多么大的风险啊。所以我们尊敬那些开拓航线的探险家们,并不是没有道理,不论他们是怀着什么样的目的,至少在穿越好望角西风带的这一段航程中,他们都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勇敢无畏。
在这巨浪狂风中航行了整整两天,我们远远看到了好望角。
那是从高崖峭壁中一直延伸到惊涛骇浪中的一段巨大的岩石岬角,如同一把利剑,劈开大海,分开了印度洋和大西洋。两洋海水在此交汇碰撞,水雾弥漫,白浪滔天。黑墨色的海水翻涌着拍向岸边,卷起千堆雪。
我顾不得欣赏岸边壮丽的景色,全身贯注指挥着战舰前行。
不知过了多久,再看那好望角已经被我们远远抛在了身后,南非大陆开始向北延伸。我命令舰队转向,航向西北。
随着航迹慢慢北移,海况逐渐平复,海风也不再呼嚎,逐渐变得柔和起来。终于,久违的和煦阳光又洒在了战舰的甲板上,终于让人感到了一丝暖意。
我们终于绕过了好望角,我们终于征服了恐怖的西风带。
我通过舰内通话器向全舰通报了这个消息,前后六十多个小时,我们的奋战终于获得了回报。欢呼声顿时响彻全舰。
出航四天以来,尤其是在南非南部西风带航行这几天,我们一直顶着西风带前进,燃料消耗有点多。于是从节约煤炭的角度出发,我决定继续维持每小时12千米的最经济航速,同时不再沿非洲大陆行驶,改为直航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并就此征求了詹姆斯的意见。毕竟在我们当中,他是唯一一个跑过这条航线的人。
詹姆斯在他的海图上研究了一番,对我说道:“将军,我们目前航速12迈左右,预计每天可以航行300千米,单纯从燃料消耗看,我们走捷径航行到里斯本没有问题。可是即使是走捷径,也还有大约25到28天左右,已经是我们淡水和食物储备的极限。不如我们中途在这里”。他用手在海图上一指,继续说:“在西非几内亚湾西端的蒙罗维亚停靠补给一下。这里正好处于我们去里斯本航线的中段,基本不用额外绕路,而且我知道那里的部落可以为航船提供淡水和食物补给,更妙的是那里有煤炭产出,土著部落本身就在用煤做燃料,可以补充我们的煤舱。”
这西非蒙罗维亚地处利比里亚,邻近赤道,我对这个城市知道的并不多,但詹姆斯所言还是很有道理,中途修整一下有利于我们以饱满的状态出现在葡萄牙人面前。而且在十六世纪初,欧洲殖民者已经基本把西非各个部落都摆平了,让他们为大航海服务。从这一点上来说,还是能够让人放心的。
好吧,就这样办吧,航行中途去一趟蒙罗维亚把吧。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