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海权时代 - 第一百三十章 郑氏隐患
翌日!
洪磊早早吃过饭,便赶往王宫递上牌子,等候宫中的召见。
在王宫外的茶坊等了有一个多时辰,茅房都上了两回,终于等到了请他进去的王命。
洪磊跟着王宫的侍卫,进了郑经办公的原大员总督揆一的办公室,这次洪磊第一次踏足这里, 整个房间里充满了异域风情,可是郑经办公的书案却是典型的中式条案。
这给人一种很强烈的视觉冲击,总觉得这房间里哪里不太对劲儿。
洪磊上前给郑经行礼:“臣户官属官洪磊叩见延平王,王上千秋!”
“免礼!请坐!”
洪磊明显一愣,不应该是赐座吗?
不过他也无暇多想是不是延平王用词用错了,赶紧谢恩在郑经的示意下坐在条案斜下方的一把椅子上。
刚欠着屁股坐下,就听延平王的声音传来:“你父亲已经跟你说了吧,对于把你调到寡人的身边工作,你有什么想法?”
“臣谨遵王命!”洪磊回答的四平八稳,完全没有一个青年人的冲劲儿。
郑经没想到洪磊这么木讷,心里就有些不喜,不过既然打算留在身边培养,还是考察一下成色再说。
“洪卿对我郑氏如今的发展有何看法?”
洪磊沉默了一会儿,就在郑经以为洪旭的这个儿子已经养废了的时候,洪磊突然抬头说道:“王上!我郑氏如今危如累卵!”
郑经诧异,这小子是想学狂生吗?
“说说你的想法!”郑经挑眉说道。
“王上!您有没有关注过我郑氏如今的官场队伍,我们的官僚队伍的平均年龄是多少?”
郑经笑了,这就有点儿意思了,点点头道:“我们的文武官僚,尤其是文官的年龄普遍偏大,这是由于我郑氏先天不足,没有多少读书人愿意投靠我们。”
“王上!这只是其中之一,更为关键的是我们没有足够的人口基数选拔优秀的后备人才,相较于从普通百姓中选拔人才,像臣这样的二代竞争力更大。
不出意外的话, 一二十年之后, 郑氏的权力就会掌握在我们这些二代的手中。”
郑经眉头皱了起来, 洪磊的话触及到郑氏的核心,郑氏权力的传承该怎么传承。郑经不禁坐直了身子,沉声道:“洪卿!请继续讲下去!”
“是!这个权力的传承不是王上或某一个人决定的,而是基于郑氏的现实,只能选择官员的子嗣接替父辈。
因为相比于从百姓中间选拔,二代的素质更高,更能胜任,可是这样的传承一旦连续三代之后,会不会出现官员的固定化。
我郑氏也会一个想着反攻大陆,兴复华夏天下的理想政权,变成了一个一心只想着偏安在承天府的割据政权。
因为一旦反攻大陆,官员的这种几乎等同于世袭的官位,就会被大陆更多的人才挤占,他们会成为我郑氏反攻大陆的最大阻力。
更为可怕的一点,我们并不能保证我们的后代一代更比一代强,更大的可能是一代更比一代弱,一旦出现这样的情景,我郑氏的衰败就会近在眼前。”
“洪卿!你的这些想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从王上后撤思明等离岛百姓开始,臣便在思考这些问题,我们的后撤短期内给我们带来了人力资源, 让我们有了了短期的繁荣。
然而长久看来,舒适的生活,会使得百姓失去斗志,百姓们都过上了舒适的生活,谁还愿意当兵卖命?”
“你说的百姓舒服的日子过多了就不愿意当兵了,这一点寡人不敢苟同,初唐的府兵都是家中有恒产者,府兵的根基就是自耕农。
初唐的府兵横扫漠北,打得突厥不敢南顾,因此舒适的生活不是百姓不愿意当兵的原因,百姓不愿意当兵那是因为当政者没有给予士兵荣誉的地位。
初唐的府兵是受百姓尊敬的百姓守护者,百姓以能当府兵为荣耀,而宋以后的兵成了什么,宋人把兵与囚犯等同,我朝的士人百姓把兵比作了匪,过的人不如狗,还备受百姓嫌弃。
谷妼
这样的兵百姓当然不愿意当,谁不想做一个好名声的职业,谁又愿意让人把自己与匪并列,因为百姓愿不愿意当兵不在于日子过得怎么样,而在于军队带给士兵的荣誉。
不过你的话提醒了寡人,军队的待遇与荣誉感都要加强,一个没有军魂的军队确实不能走的更远。”
洪磊没想到延平王对这样的隐患并不在意,顿时有些着急,站起来躬身行礼:“王上!我郑氏必须要吸收新鲜血液才能让人才队伍不断地扩大。
不然早晚有一天,我们只能退化成一个偏安一隅的割据势力,臣是福建人,做梦都想着打回老家去,而不是一辈子窝在承天府。
臣的这种想法,臣之子却并不理解,他离开家乡的时候还不记事,对于家乡的印象只留在臣与家父等长辈人的只言片语中。
臣子受臣的影响,多少还有一些大陆情怀,可是再下一代呢?他们还会对大陆有感情吗?”
洪磊的这番话刺激到了郑经,郑经不由想到了诸葛武侯,他不知道北伐艰难吗?他当然知道,可是他还是坚持一次次地北伐。
这为了什么,无非是告诉蜀汉上下,兴复汉室是他们的责任,这个责任要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正因为这种精神的传承,每一代蜀汉人都有一个北伐的梦想,这个梦想直到蜀汉灭亡的前夕,姜伯约都还在坚持。
如今的郑氏与蜀汉何其相似也,也偏安一隅,也是立志于反攻大陆,这个志向就是郑军的军魂,所有加入郑氏之人都应该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我郑氏之君是要反攻大陆,兴复华夏的。
“洪卿之言甚合寡人之意,不知洪卿可有解决之道?”
“臣一直在苦思解决之道,然而臣才疏学浅,没有找到解决之道。”
“你没有找到,寡人却找到了,那就是推行全民教育,从所有的百姓中间选拔人才,大陆是人多,可是他们能够读书的人能有多少,几百万读书人有吗?
而我郑氏两府之地,编户齐民的百姓有两百多万,这还不算我们不断同化的土人,加上这些土人,我郑氏治下的百姓不会低于三百万人。
这三百万人丁,就算五分之一是儿童,也有六十万人,我们从这六十万儿童中培养人才,就算百中选一,也有六千人。
六千人还不够我们两府之地使用吗?解决人才问题,我们需要换个思路来考虑问题,不能还按照以前的老眼光看待问题。”
“王上!百姓的子弟都读书,谁还会去种田、做工,没有农工如何保持我郑氏政权的稳定?”
“谁说读了书就不能种田了,读书是为了更好地种田,原本种田是凭着经验种,读了书以后种田就是凭着学问种。
种田之道也是一门学问,若是人人都是种田能手,我郑氏的土地产出将会大大增加。”
“可是王上!让读书人去种田是否有辱斯文?”
“以后男女儿童都读书,大家都是读书人,谁也不比谁高贵,从事什么职业全凭个人喜好,以及个人的能力。
大家都在一个学堂学习,根据各种考核筛选人才,进行不同的分流,最后剩下的将会自由选择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
愿意种地的可以去种地,愿意做工的可以进工厂做工,职业选择完全自愿。不用担心无人种田,兴许再过个几十年之后,现在一个人精耕细作也就能种十亩地,可能到了那个时候,一个人能种一百亩也不一定。”
“这怎么可能啊?人力有穷时,种的多了顾不过来就会粗放种植,最后的收益肯定会降低的。”
“人力是有穷时,可机械之力却是无穷的,我们本来就不该把那么多的人力绑在土地上,人力更应该用在发展工业上,用工业的发展减轻人力的辛劳。
这本来就是历史趋势,我们的老祖宗从狩猎到采集再到刀耕火种,再到农业技术的一步步提升,每一步的的提升都伴随着工具的进步。
只要我们不断推动工具的进步,总有一天机械工具将代替很大一部分人力。”
洪磊没想到延平王竟然想着用机械代替人力,脸上顿时生出恐惧,连声反对道:“王上不可!若是机械代替了人力,必然会造成权贵对土地的无限占有,百姓将以何为生?
失去了土地营生的百姓,就会成为流民,流民就是社会最大的隐患,大明就是被流民拖垮的呀!”
郑经没想到洪磊还真是愿意动脑子之人,他能想到机械会与人争夺劳动权,机械的使用会大量地导致农民破产,造成大量的事业。
这是必然的现象,可是这正是郑经想要推动的,土地集中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城市工业的快速发展阶段。
破产百姓会给城市带来丰裕的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又能推动工业的快速发展,当然这其中要有一个度,这就需要官府进行有效的调控,不能让百姓活得没有希望。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