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 第四百三十三章 临阵
“啊!”
娄素珍听到朱浩的说辞,先是一惊。
这孩子,说话愈发直接了,但不知为何却给人一种坚定可信的感觉。
“公子,你真的精于堪舆玄空之术?”娄素珍求证般问道。
“嗯。”
朱浩点头,“有些话说出来僭越,但当今陛下胡闹任性,自古以来的帝王像他这般不思坐守宫城巩固皇权,成天到处乱跑的非常罕见,如此极易招惹来杀身之祸。到那时,兴王府出真龙,唐先生有机会跻身朝堂,位或在当初与他一起会考的诸多同窗之上,即便举人出身也无碍他施展抱负。
“但以其淡薄名利之脾性,无心朝堂争锋,或不久便会请辞离去,到时必要有夫人这般与他相熟之人,背后鼓励,让他为国为民,一展所长,了却当年遗憾,以仁臣留于青史,而非居庙堂之远仅落个书画之名。”
朱浩算是把所有请求一次性说了出来。
我要的是你鼓励唐寅,让他在朝堂有所作为。
你现在看他没什么机会,可一旦小兴王当了皇帝,以他在兴王府的资历,就算不能马上当个阁老、部堂,但在皇帝身边做个影子幕僚毫无难度,官只会越做越大。
娄素珍面带犹豫之色,显然她之前从未曾想过,要以鼓励唐寅上进作为后半生的人生目标,自然有所迟疑。
朱浩道:“先生以后之于兴王,相当于如今江彬等人之于今上,若不能有人从旁善加辅正,未来天子或会陷入歧途,天下之安稳全在于君臣一心,而非君或臣之一厢情愿,先生既已在安陆多年,得已故献王推崇和托付,若是事业有成时激流勇退,怕非夫人希望看到的吧?”
娄素珍点了点头,语气平和:“若先生真有机会施展抱负,的确不该轻言放弃,况且这些年他一直教导兴王世子,有着这么一层师生情分在,做事也方便许多。”
朱浩笑道:“夫人有此想法最好,不过如今谈一切为时尚早,在下会派人打探南京那边的情况,一有宁王及其家眷的消息就会及时通报,也望夫人能放平心态,日子总还要过下去,不是吗?”
说到这儿,朱浩该说的话基本都说完了。
就是让娄素珍身上多一层羁绊,让其鼓励唐寅好好当官,理由可能在外人听来有些牵强附会,毕竟朱四离当皇帝看起来还很遥远。
对朱浩来说,却着实不远了。
若历史没有变化,只剩下一年时间,若其中横生波折,或连一年时间都不到,如今唐寅已五十周岁,知天命后其对于权谋争锋更没有多大兴趣,需要有娄素珍这样的红颜知己暗中鼓励……
唐寅乃重情重义之人,有了娄素珍这个情感羁绊,或许真能在大明官场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呢?
临别时,朱浩特别叮嘱:“有关今日交待夫人之事,暂且不要对先生言明,等到时他自会知晓。无论如何,给他两年时间……这两年天下必定会大变,一切都将重回正轨。”
……
……
朱厚照把大明引向歧途。
需要有人悬崖勒马,把大明带回正轨,朱浩觉得,历史上刚登基的朱四称得上是拨乱反正的明君圣主,虽然跟文官不合,但其执政初期让大明国势蒸蒸日上,当然其执政中后期昏聩无能,论荒唐程度丝毫也不比朱厚照差多少。
大明巅峰期很短,转眼即过,一步步迈向日落黄昏,这似乎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小冰河期将要到来,红薯和玉米没有在迅速推广开来,人口的发展必然会令食物供应跟不上,这就是马尔萨斯陷阱,农业社会的顽疾,只有改变时代才能避免出现毁灭性的天灾人祸……难道凭我一人之力就能阻止吗?”
朱浩回去的路上,开始思索这个问题。
以往他都站在一个兴王府幕僚的立场上,想着如何让朱四一步步走上正途。
现在他也需要考虑一下,如何能让大明一步步强盛。
如今看来,为时尚早,但若是考中进士进入朝堂,朱四也当了皇帝,再去想这些或许就有些晚了。
回到住所,正有人在往院子里搬东西。
于三带到京城来的一名手下过来躬身行礼,“老爷,这是苏东主让人送来的,附带有一封信函。”
朱浩把信打开。
无非是苏熙贵人在江南,却依然关注朱浩在京师参加会试的情况,只是信来得快了一些,如今朱浩连考场都还没进呢。
苏熙贵在京师见过朱四后便动身南下,帮忙筹措“军饷”。
谁都知道战事已经结束,可朱厚照带去的京营、边军人马嗷嗷待哺,地方上可支应不起数万大军口粮,麻烦事自然落到户部右侍郎黄瓒的头上。
本来黄瓒在年底前就可以于京师六部升半级,到六部中的某一部出任左侍郎,或者直接调南京为尚书。
可南征大军面临吃饭难的问题,其官职并未出现变动,或许谁都觉得户部右侍郎是个烫手山芋,杨廷和压根儿就没打算找人替代黄瓒。
从某种程度而言,黄瓒因为有苏熙贵暗中相助,已在朝中建立起不俗的声望,不管皇帝有多胡闹,至少有个能人能为其在钱粮上兜底,尽管这个底漏洞百出,但不至于把大明的太仓给直接连锅端了。
“行了。”
朱浩让人继续搬礼物箱。
他随便打开来看了看,苏熙贵送来的并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更多是满足日常吃穿用度所需。
“早知道的话就不用采办了,直接等他送来,能省一大笔钱。”
朱浩发现,其实自己在京师花费的地方少之又少,手头的银子基本都填补朱四的缺额了。
倒是朱四在京城,就跟个土大款一样,每次出去都前呼后拥,见到什么就买什么。
果然不是花自己的钱就不心疼。
……
……
二月初八。
朱浩即将进考场参加会试。
这天朱浩没有藏着掖着,大大方方带孙孺和公孙衣去见唐寅,考前最后一次跟唐寅会面。
蒋轮、陆松都在。
考前没什么好说的,科举到了会试这个级别,若非出类拔萃,光想凭运气金榜题名,太过艰难。
商议好,下午让陆松陪同朱浩去考场,唐寅本张罗中午来一顿“饯行酒”,却被朱浩明言拒绝。
随后朱浩将唐寅单独叫到一边,开始说起了正事。
“先生,目前世子滞留京师已有小半年时间,归家心切,平时即便能走出宅院,但还是难免有困在牢笼的想法……”
朱浩说道。
唐寅有些疑惑:“你是说,让我去安抚他?”
朱浩道:“是,但也不是。安抚的话必须要说,但不会有任何效果,心意尽到就行。真正要让世子在京师有归属感,平常多去相见,最好陪同出行……我不在这些天,他思乡之情会更加浓烈。若实在不好控制……直接下禁足令便可。”
“什么?”
唐寅没想到,朱浩最后的提议,居然是制止朱四出门。
朱浩道:“先生莫要惊讶,世子一向独立果敢,他已不止一次问我从京师回安陆该怎么走,以他的年岁,不堪忍受直接离家出走,独身回安陆也不是不可能。这既给了朝廷口实,又给世子的安全带来隐患,先生不想看到这一幕发生吧?”
唐寅忍不住皱眉。
他不知该评价点什么好。
作为一个经历两世的教育工作者,朱浩明白教育学生,不能只教授学问,更要注重人品和道德的培养,教导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建设工作,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案。
就像孙孺这种,慈母不会管教,自傲自大,直接用棍棒就能纠正回来。
但对朱四就行不通。
朱四正处在叛逆期,这孩子爹刚死不久,就被人拉到京城当人质,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这种情况下来个不告而别离家出走,难道很让人奇怪?
也只是让唐寅这些不懂什么叫心理健康之人,才会觉得朱浩是杞人忧天。
“不需要先生明白,我已派人盯着,也特别提醒骆典仗,剩下就是靠先生和蒋姑爷他们一起多加安抚,不行的话,喝酒的时候带他一起。”朱浩道。
唐寅摇头苦笑:“你不怕避讳锦衣卫了?”
朱浩道:“再怎么避讳,难道我大伯会不上报你唐寅在兴王府中为幕僚?读书人不知道的事,东厂和锦衣卫的探子早就门清,不然也不会到京师后,你身边就有人盯梢。我们现在要让世子感受到在身边一直有人关心他,行动不受阻,让其减少思乡、思亲之情。”
“嗯。”唐寅点头。
……
……
分手话别。
蒋轮和陆松对朱浩寄予厚望。
他们知道公孙衣和孙孺在本次会试中基本就是当陪衬的,根本不指望他们能考中进士,注意力全放在朱浩身上。
“好好考啊,咱兴王府出个进士,以后走到哪儿我都觉得面上有光。”蒋轮笑呵呵道。
朱浩道:“我当然想考上,我还想考状元呢。”
“哈哈哈……”
几人难得从朱浩口中听到孩子般天真的话语,再想到他平常表现出的成熟老练,颇有点反差萌,笑个不停。
其乐融融。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