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不吃这一套 - 第93章 成何体统
文华殿,内阁。
内阁大学士李东阳,顺天府尹周昊,九门提督杨梧桐、吏部尚书许进、户部尚书韩文、礼部尚书张昇、署理兵部事左侍郎吴登科、刑部尚书闵珪、工部尚书曾鉴、通政史李彦、大理寺卿何休、左都御史张敷华等,人手一张大明时报,个个神情严肃。
李东阳看了众人一圈儿。
“各位,这一期的大明时报,你们也都看了,都说说吧。”
没有人吱声。
“既然都不说话,我来说说。本来有些话是轮不到我说的,应该刘阁老来说。但是刘阁老在家休养,皇上命我主持朝政。皇上交办的事情,不敢怠慢,只好勉为其难。”
“以前有什么失误,咱们可以关起门来,慢慢想办法解决。但是如今大明时报直接就给捅了出来,弄的京城上下皆知。街谈巷议,都是大明时报上的消息。”
“用不了多久,这些消息就会流传到大明各地,举世皆知。士农工商,贩夫走卒,市井小民,都会议论纷纷,指指点点。朝廷的脸面何在?咱们如何面对皇上?”
“别的不说,就先说说京城的事情。大明时报对五城兵马司的指责,到底对不对?要我说,语气虽然激烈,但十有八九说的是对的。”
“什么军容不整,衣着邋遢,行止无状,纪律涣散。敲诈勒索,打骂成风。恶少当街纵马伤人,更有甚者还踩死人,不少车辆逾制僭越,横行无忌。”
“街上臭气熏天,屎尿遍地。春天化冻,夏天下雨,就无从下脚。更有流氓无赖,挖断道路,敲诈过往车辆钱财……。杨梧桐,这些事情,你可承认?”
“这个……。”
“什么这个那个的,分明句句是实。我看大明时报说的还客气了许多。”
顺天府尹周昊,因为京城秩序的事情,经常跟九门提督发生争执,早就对杨梧桐不满。
“周昊,你也别把事情都推到我头上。京城的事情,也不是我一家,你们顺天府也有责任。有好事儿,你顺天府就抢。出来坏事,就推到五城兵马司和巡检厅身上……。”
“杨梧桐,不是你们自己抢着管事儿么?如今管不好,又赖顺天府。”
“谁赖你了?你血口喷人。”
“你才血口喷人呢。”
咚,李东阳砸了一下案子。
“都住口,吵来吵去的,如同市井泼妇,成何体统。”
九门提督衙门和顺天府的纠纷,由来已久。说来说去,根子还是利益之争。
能够施展权力,罚款抓人,拿钱来赎人的事务,就抢着管。
那些吃力不讨好,容易得罪人的事情,就互相推诿。
比如防火,疏浚沟渠,纨绔子弟大街上纵马,权贵之家车辆逾制之类的事情,就谁也不愿意管,能推就推。或者视而不见,或者和稀泥。
“京城乃天下州县之师,首善之地。京城混乱不堪,不仅有失朝廷体面,也是朝廷无能。京城都治理无力,何谈治理天下?”
“如今皇上不在京城还好,若是皇上哪天突然回来,或者那唐寅到皇上那里告状,说大明时报已经抨击,九门提督和顺天府还是无动于衷,皇上会怎么想?怎么做?”
“想想刘阁老,谢阁老,兵部阎仲宇他们,还在家闭门反省呢。届时皇上雷霆震怒,我想你们两个谁也跑不了。”
李东阳此言一出,杨梧桐和周昊立刻蔫了。
大明时报和唐寅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背后的皇上。
吏部尚书许进轻咳一声说道:“二位,恕我直言。你们的纠纷,正如皇上所言,还是分工不明,职责不清。谁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纠缠不清。”
哼哼,李东阳冷笑两声。
“许尚书说话还是给你们留了面子。大明时报上都摆明了讲,是利益之争。能捞好处的,就抢着去管。吃力不讨好的,就互相推诿。这才是根本。”
“话虽然难听,但事情明摆着,明眼人都知道怎么回事。咱们也不用在这里装着不知道,自欺欺人。”
“依我看,你们回去之后,尽快到一块儿,商议出个章程出来。正如许进所言,要分工明确,划分职责,尽快整顿,拿出成效来。”
“报纸上不是说了么,还要跟踪报道。如果还没有什么改观,下一期报纸,未必会放过你们。届时皇上如何反应,你们自己掂量去。”
“今天我把话说明白了,到时候皇上震怒,可别怪我不帮你们说话。”
“对对对,我们跟李阁老一个意思,这是你俩的事儿。到时候可别拉我等下水。”
许进一说,众人纷纷附和。
杨梧桐和周昊看看众人,露出鄙视的眼光。
这帮王八蛋,还说我俩推诿,你们这就不是推诿了?
不过,他们真的干得出来。到时候,一定落井下石。
“好吧,周府尹,咱们回去就商议一下如何?”
“杨梧桐,我早就有此意,你早说啊。既然你有此意,我也不能不给你面子,回去咱们就商议出个章程来。”
王八蛋,这也怪上我了。还你给我面子,老子……,算了,还是商议一下吧,免得皇上那里追究。
“京城秩序之事就这样,下面说说这个裹脚之事。这个唐寅,笔锋犀利,把裹脚之俗骂的鲜血淋漓。”
唉,明明是女人裹脚,你说你怎么净是骂男人呢?
“裹脚之事,以前也有争议。不过这一回大明时报用了两篇文章,还都是第一版。显然……,啊。你们也该知道,这是……,啊,谁的意思。当然,也不要妄加猜测。都说说吧。”
没人吱声。
一是在座的人,家里就有女眷裹脚的,他们也不反对裹脚。
二是裹脚流传已久,想制止也比较难。
三是会增加行政成本,地方官不会愿意推行。
这种深入民间的事情,在地方官那里看来,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好。
四是一旦禁止裹脚,谁来执行?这种事情没有先例可循,也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哪个衙门都不愿意管这种事情。
此外可能还有很多想不到的问题。
发一道禁令好办,但是具体怎么禁止?
如果就是有人裹脚,怎么处置?明面上不裹脚,人家暗地里偷偷裹脚怎么办?你还能挨家挨户去检查人家女眷的脚?
这种事情,如果放在以前,众人早就站出来反对。
但是今日不同往日,大明时报上发出来,显然就是皇上的意思。
致仕的致仕,闭门反省的反省,灌粪汤的灌粪汤,拉稀的拉稀,皇上什么招儿都能使出来。
这个时候顶风上,跟皇上作对,还能有好果子吃?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