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皇太孙 - 400 放不了的长线
坐在龙椅上的朱允煐心情不错,看着文臣们继续在大乱斗,他的心情莫名其妙的感觉到比较愉快了,就是这么的奇妙。
这大概就是老朱好些年不愿意明确一些尚书的位置,现在礼部和刑部的尚书空缺。先不说这两部自认为有机会升官的官员在四处寻找门路的时候,也是在疯狂工作、表现。
就算是其他部的尚书、侍郎等等,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官员,也都是在这个时候积极的表现,想要把握住这个机会。
办事效率一下子提起来的同时,也基本上是不会犯错。这些个官迷们,一个劲的在表现,自然也就让朱允煐一下子看到了好些个‘能臣干吏’,让他对官员们的办事能力‘刮目相待’。
这大概就是皇帝的快乐吧,这大概就是资本家的享受吧。一个个的基本上都是画出来大饼,让手底下的人咬着牙拼命往前跑,这样的用人成本比起以前可是要小不少。
朱允煐现在体会到了这样的快乐,所以大家继续表现吧。趁着大家热情度比较高的时候,让这些文臣们继续踏踏实实的多办事,朱允煐觉得不需要立刻急着做些事情。
在朱允煐‘坐山观虎斗’的时候,他也没有忘记一些事情,那可是影响他改革计划的一些事情。
有意无意的提起市舶司的事情,这一下不少文臣开始转移注意力了。而武勋集团们也开始认真了,毕竟市舶司来的钱实在是太多了,大家当然需要在意了。
武勋集团早就下南洋、去东瀛,分润了不少利润。而文官集团早就想要将市舶司从皇室和武勋集团抢来了,这可是一个无比重要的财源。
从东瀛运回来的白银没的说,那肯定是要入国库、内帑的。可是从南洋运回来的香料、珠宝等物,从大明运出去的瓷器、茶叶或者铁器等等,也可以带回来很多的好东西。
户部早就想要将市舶司的权利纳入管辖,可惜到目前为止他们的作用也就是打打下手而已,他们在市舶司根本插不上手。
皇帝此前也曾经表达了态度,市舶司是皇室、武勋的基本盘,其实不少文臣也能够明白。武勋基本上都是比较能花钱、会生活、讲排场的,只是靠朝廷的俸禄或者土地的产出肯定不够。
皇帝愿意带着武勋,除了武勋集团是大明军事力量的支柱之外。多少也是有皇帝不希望武勋插手地方,或者做些贪赃枉法的事情。想要将这块大蛋糕夺来,可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情。
境内的世家大族,只能成为供货商、经销商,他们虽然眼馋海贸的利益。可是一旦私自出海,抓住了肯定是砍头、抄家的下场,大明的商船可不只是商人而已,船队里肯定会有各种战舰的。
在农耕文明重农抑商是很正常的事情,也就是两宋时期对于商人友好一些。
朱允煐自然不会严格的重农抑商,他知道商业能够为大明的经济注入更多的活力,但是朱允煐也不希望看到所有人都是在忙着做生意,更不希望看到一些富甲天下的商人在富有后想着不切实际的幻想。
商人,就要做好商人的本分。尤其现在的封建王朝,一些富商在赚到了一定的家资后就不会太满意,他们想着要社会地位的提升。
如果只是按部就班的培养读书人还好,但是就怕这些人想着用黄金白银去腐蚀大明的官员。或者说这些人培养出来的读书人,他们当官不是为国为民,而是为了保护家族的产业,或者是官商勾结。
继续抛饵,很有耐心的朱允煐准备放长线钓大鱼。更何况他的舅舅们估计已经按捺不住了,他们肯定是已经开始准备起来了。
要说带兵打仗什么的,朱允煐的三个舅舅都是中人之姿,哪怕是曾经被重点培养的常茂也没有太多的才华。
可是要说现在要让他们做些见不得光的事情,做一个纨绔、为富不仁的事情,他们只是需要稍微领会一下朱允煐的意思,然后就可以十分尽职尽责的完成,甚至效果还要超出朱允煐的预期。
下朝后的朱允煐立刻让督察院的练子宁来到武英殿,这是提醒督察院要开始进入工作状态,要开始准备全面的得罪人了。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勋,或者是宗室,都有可能要一口气得罪了。
督察院确实要开始忙碌起来了,本来督察院就是由千代的御史台发展而来,主掌监察、弹劾及建议。
老朱时期的督察院就依十三道,分设监察御史,巡按州县,专事官吏的考察、举劾。
所以现在提前给督察院透露一下,接下来要开始准备十三道御史要巡视地方了。督察院和户部也要开始准备,巡仓、巡江、巡城、屯田、印马、巡视粮储、监收粮斛、点闸军士、管理京营、比验军器。
这可不只是单纯的要开始造册,清点耕田和人口,也是要看看大明的粮食储备、备战或者是民生等等事情。
老朱在位的时候,因为老朱的强力手腕,所以大明朝清点户籍、耕田比较顺利。而现在朱允煐也是要正式摸个底了,他此前的资料、数据,也只是根据以前的一些资料进行推测。
虽然不出意外的话大概的差距不算大,只不过还是需要好好的摸摸底。毕竟距离老朱上一次大规模的摸底调查,已经过去超过六年了,现在是时候再次开始摸底了。
这也是因为朱允煐登基第二年了,很多的事情自然也就是需要在这个时候准备的更加充分,这样才好方便他后续的一系列计划了。
大明朝的国力在增加不假,只是很多的东西还是要眼见为实,这样才是更加的心里有底,这样的计划才能够更加扎实,执行的可以更加可靠。
练子宁确实不怕得罪人,他的身份特殊,他的抱负也比较崇高,所以作为左都御史,也算得上是七卿了,位高权重的他也是应该为大明朝多做些事情了。
这里面朱允煐也不无一些其他的想法,明年就要开始科举了,到时候又有一批进士入朝了。所以如果底下的知府、同知贪赃枉法,朱允煐不介意用一些人的人头来杀鸡儆猴。顺便挪出来一些位置,让一些久在中枢的年轻官员下去历练一下。
没有亲民官的经历可不行,不接地气、不了解民生,如何为君王分忧、如何治理大明天下!
得罪人的事情,其实根本不只是练子宁在做,不只是督察院的人在做。他们开始行动起来,很多人都能明白那肯定是得到了皇帝的授意,到时候说不定很多文武百官、贪官污吏都是人心惶惶,不少世家大族也要焦头烂额。
练子宁还是很老道的,他知道重任在肩,他绝对不希望辜负皇帝的信任,他也确实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为大明带来一个盛世。
所以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提前开始准备。比如说督察院的自查,如果督察院这边都不干净,那么他们去监督、调查,自然也就不可能带来让朱允煐满意的消息了。
哪怕即使督察院自查,甚至到时候朱允煐势必要派东厂和锦衣卫的人暗中调查,也难保说就是绝对的清廉、大公无私等等。但是现在开始自查,多少还是可以给接下来的行动带来很多的帮助。
看了看王承恩,朱允煐说道,“让人备膳,咱去乾清宫用膳。”
王承恩表情一苦,对朱允煐说道,“陛下,代王回宫了,太上皇在奉先殿呢。”
这有些话就不需要明说了,老朱在奉先殿的话,带着儿子。不出意外的话,除了是祭拜祖先,最多的还是在执行家法,基本上是除了大朱之外,其他的子嗣都是这个待遇。
朱允煐随口问道,“哦?咱的十三叔又怎么了?”
代王朱桂,这可是和朱允煐同龄的,仅仅比朱允煐大三个多月,母为滁阳王郭子兴之女郭惠妃。可以说朱桂,在皇宫当中还是比较体面的,也是比较‘难得’的可以就藩的亲王。
毕竟他和朱允煐同年,‘抢先’就藩了,朱允煐也不好动手。不过在朱桂之后,老朱的儿子就没有就藩的了。而朱允煐的那些个堂兄、堂弟,甚至包括侄子们,都不要指望就藩了,哪怕是已经就藩的,也不要打算实封了。
王承恩说道,“皇爷,代王擅役军民、敛财物,国人甚苦。”
朱允煐的脸色一下子沉下去了,这就是他不喜欢藩王的原因。
虽然按照老朱当初的政策,藩王是没有行政权的,藩王手里的兵马也不会特别多。但是就藩的藩王们可不在意百姓疾苦,横行不法是一回事,地方官员不能治罪是另一回事。甚至很多的地方官为了讨好那些藩王,也会迎合那些亲王。
朱允煐豁然起身,冷着脸的他朝着奉先殿径直走去。皇叔,朱允煐该尊重的还是要尊重,该给与体面的还是要给与体面。
但是他的皇叔们要是横行不法,朱允煐也不会太过客气。哪怕他是晚辈,但是现如今的朱允煐是大明天子,是名正言顺的宗族之长,这些事应该他来做主!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