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皇太孙 - 157 新老交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交代完蓝玉、徐允恭,朱雄英对于这样的事情,自然也是需要和老朱商量。说到底朱雄英现在还只是皇太孙,他现在还不是那个一言而决的皇帝。
    老朱心情不错,看着舆图对朱雄英说道,“这一次若是出兵云贵,调何处的兵马?”
    朱雄英明白,这自然是对他的考验,“皇爷爷,若是出兵,想着是以右军都督府为主。在外的自然是云南、贵州都司为主。四川都司、广西都司,也可协助。孙儿既然想要驱逐叛逆,陕西都司,也该出点兵马。”
    老朱不置可否,有些戏谑,“别人出兵,都是以雷霆之势横扫,最怕战事糜烂。可是你倒好,我朝廷大军出征,要他们能胜不胜。”
    朱雄英不理这一茬,笑着说道,“孙儿笑着,让、六叔、十一叔、十八叔,也出些兵马。现在还有一些皇叔眼巴巴的看着,四叔他们去了东瀛,倒是挪出了三个封地,还是不够。”
    老朱哭笑不得,对朱雄英说道,“你这是倒好,你那些皇叔若是答应那才有鬼!拿出他们的卫队,去帮还没就藩的弟弟打天下,能有这好事?”
    “这不就是得让皇爷爷下旨嘛!”朱雄英理所当然的说道,“皇爷爷的旨意下去了,皇叔们自然不敢有异议。再说了,皇叔他们若是想要基业之地,那就去好了。若是不想,孙儿想着等到十九叔他们就藩,也有去处。”
    老朱看着舆图,乐呵呵的说道,“你十九叔可不想去那里,给你三叔挪过去。但是你给咱记得,你三叔若是去了那边,可不能小气。”
    朱雄英楞了一下,显得很意外,“皇爷爷,三叔舍得离开太原之地?”
    “他舍得不舍得都得去!”老朱霸气侧漏,对朱雄英说道,“你三叔本身也是个跋扈的性子,你爹在的时候倒也还好。给他安南之地,让他去当个土人国主!”
    朱雄英心疼的直哆嗦,说道,“皇爷爷,是不是太大了?孙儿想着,两个皇叔……”
    老朱一巴掌拍在朱雄英的后脑勺,说道,“就这般说了,既然让你三叔从太原离开,总该是给他些好处。这次,让你三叔也派些兵马过来。你四叔去了东瀛,你十七叔在湖广也有些卫所,给他兄弟们出点力气。”
    这多霸道,地盘还没有打下来呢,就在忙着瓜分地盘了。
    而更绝的事情就是老朱此前再次修改了《皇明祖训》,就是将之前的一些‘不征之国’给去了。就当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般,不征之国说不定以后就是他子孙的基业之地。
    朱雄英小声嘟囔,说道,“三叔也就是看到了四叔在东瀛快活,才想着……”
    “瞎说什么,在安南当个土人王,哪有在太原当亲王快活!”老朱开口,说道,“咱也想好了,东瀛打下来后,咱再改改。还是让你四叔、七叔裂其地,三国不好,得两国。”
    朱雄英转念一想,主要是久居中原王朝,对于一些小地方实在是看不上。
    老朱的心思其实也很简单,如果小小的东瀛分为三国,他的三个儿子也就是在巴掌般的地方作威作福,那算什么基业之地。再者说了,朝廷还要占据银矿之地,那留给儿子们的地方就更少了,三国减为两国。
    再者也是没有想到东瀛的一些武士、百姓对所谓的天皇十分忠诚,三国地方太小,会让那所谓的天皇有机会恢复实力、各个击破。那还不如干脆点,扶植出来两个相对较大的王国,不给东瀛天皇任何反扑的机会。
    朱雄英也没有反对,只是说道,“皇爷爷,可不能将好的地方都给分出去了。先不说孙儿还有弟弟们需要安置,以后孙儿的子嗣也该有去处。”
    老朱只是看着地图不说话,重孙们虽然好,但是老朱现在眼里也就是朱文垠这个嫡重孙。再者说了,重孙到底还是不如儿子亲,现在还是考虑给儿子们一些好地方。
    “你搞的那些火药、火铳,带去一些。”老朱瞪了一眼朱雄英,说道,“朝堂上下怨声载道,你自己说说看你给了多少散官、爵位!咱给的匠户最低贱,可是你还给官位、爵位!”
    朱雄英乐呵呵的,颇为得意,“皇爷爷,这话就不对了。那些匠户倒也有些好处,咱的海船、火铳、火药,哪个不是利国利民的好东西。现在开山、铺路,孙儿都有炸药轰!”
    工部研究院还是有些作用的,虽然科技树没能一下子全面开花,但是稳中有升就不错了。
    至于说朱雄英给的官位、爵位,基本上都是一些散官而已,就是名声好听一些。爵位其实没给出去几个,还都是低位爵位,但是这也使得无数能工巧匠感恩戴德。
    现在都在一门心思的进行研发呢,谁还想着保存祖宗传下来的技艺啊,还是货与帝王家更好,换个官身、全家都可以社会阶级升级。说不定弄了个爵位,子孙后代都有着铁饭碗成为贵族了。
    从最低贱的匠户成为官身、贵族,这些匠户们现在激动着呢。也就是他们现在没办法造出来原子弹、机枪,要不然一个个的都拿出来了。
    “孙儿想着也是,孙儿还想着要对蒙元诸部动手。”朱雄英指着地图,笑着说道,“这些蒙古人自己在斗,孙儿准备拉拢一批、分化一批,再打压一批。”
    老朱笑眯眯的看着朱雄英,让朱雄英继续说下去。对于朱雄英这样的策略,老朱其实是比较满意的。
    对于朝廷大军的实力,老朱自然是充满信心的。可是他也知道,如果四处开战,说不定真的可能弄的个穷兵黩武的下场,所以该收敛的时候也需要收敛,该拉拢的也需要拉拢。
    直接全面开战,未必就是最好的效果。削弱那些潜在对手的实力,这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年持续的禁运,让一些蒙古部族生计艰难,这也算得上是大明削弱对手的一个策略。
    老朱不能说是完全放权了,但是他现在也更多的只是在旁边‘观政’,算得上是扶上马送一程。
    很多的事情现在也都是朱雄英在出手、做出决策,一般的事情也就是朱雄英一言而决。而一些大事,或者老朱觉得朱雄英处置不大合适的,才会出面。
    这是给足了朱雄英锻炼的机会,这也让朱雄英在快速的成长。现在大明的政治格局又一次恢复到以前,是以前‘天有二日’的状态。
    只不过以前都是很多的事情都是送给皇太子,让皇太子处置好了再送给皇帝过目。而现在稍微改了一下,是皇太孙先决策,然后再让皇帝陛下最后拍板。
    文臣武将们都习惯了这个套路,他们也都没有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对的。因为此前的十多年都是这样的一个模式,现在自然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适应的,大家早就习惯了朱皇帝在培养子孙了。
    在老朱和朱雄英敲定了出兵方案的时候,一道急报送了过来。汤和在凤阳老家因病去世,老朱追封汤和为东瓯王,谥号襄武。
    虽然这些年老朱有些忌惮汤和,最早开始削弱手下大将兵权,也都是拿汤和开刀的。但是现在汤和病故,也让老朱感觉到伤心、难受,这又是他的一个亲密战友,一个个的都离开了。
    生老病死这样的事情是没办法控制的,汤和病故还算是‘好事’,起码成全了一段君臣相得的佳话,起码汤和是寿终正寝,他可以配享于太庙。
    至于信国公的传承暂时没办法承袭,主要是汤和子、孙均早逝,这也使得老朱和小朱没有办法。他们需要再等等,等到汤和的曾孙稍微长大一点才好给他封爵。
    汤和的功劳还是有的,只是有些事情真的没办法控制。当然汤和家里的孩子们稍微出息点,肯定可以很快熬出头。筹功还是很有必要的,毕竟汤和的功劳很大,老朱承认这些,小朱更加需要承认这些。
    开国的几大功臣先后离世,甚至蓝玉都只能算得上是中生代。这大概就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吧,这大概也是因为现阶段确实需要不断的培养出来一批新人。
    老一辈的人已经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使命,他们在慢慢的退出历史舞台。
    这个时候就需要新一代的人站出来了,去承担属于他们的历史使命,去完成他们的任务。
    朱雄英自认为做好了准备,他也觉得自己可以承担起来更多的责任。当然在他的身边,也有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做好了准备,他们迫不及待的想要展现自己的才华,想要证明自己的能力。
    大概也是这么一些人都是一些不太安分的人吧,可能也是因为这些人有着他们自己的抱负和追求,他们绝对不甘心只是平庸。
    心情不错的朱雄英开始准备起来了,既然有着新的战争,既然他有着自己的战略意图,这个时候自然也需要不断的去完善,必须要确保万无一失。
    强大的大明,应该更加的强势。英明神武的皇太孙,也不能有一些失利!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