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妇清贫乐 - 第十四章 赶集
转眼又到了逢十的日子,李氏一吃过早饭,便让两个孙女换衣服,说自己要带她们去吴家堡赶集。李兴蓉乐得只差没跳起来,相比较母亲王氏,她更喜欢跟祖母去赶集。
因为王氏不是当家人,不敢随意花钱,跟她去赶集一文半文地算得清清楚楚,想多吃个炸油饼子都不行。而祖母就不同了,要是自己想吃什么东西,只要不太贵,祖母基本上都会掏钱给买的。
姚舜英也很兴奋,来到这个世界,她还没逛过街呢。在李兴业艳羡的目光中,祖孙三人出门了。
羊肠小道上的人较之往日要多得多,看大家的架势也都是去赶集的。越往前走道路越宽人也越多,因为李家庄王家岭田家湾蓝家塘三个村子的人汇拢到了一起,然后和祖母打招呼的人也就多了起来。
“婶子也去赶集啊,可惜二婶子一早便带着双娘去吴家堡了,你们错过了。哟,蓉娘也在。”一个脸相精明,收拾得极利落的中年妇人看到姚舜英她们,笑咪咪地过来打招呼。
“福二舅母好,原来今日田家外婆和双姐姐也去赶集啊。”李兴蓉甜甜地喊了对方一声。
“呵呵,阿福家的也去赶集啊。”李氏应答着对方。
那妇人看了看姚舜英,笑道:“这便是姚叔老家来的侄孙女吧,果然长得好。”
李氏介绍道:“她是那日在码头帮了你的田三哥的娘,娘家姓周。”
“田家舅母好。”姚舜英赶紧笑着冲对方行了个礼。刚一行完才记得田氏说过乡下人不兴这一套,只怕周氏又要笑话自己了。
没想到对方双眼大睁,稳稳扶住自己,激动不已地道:“早听说姚叔家乃是读书人家,今日见了姚姑娘的做派便知此话不假。瞧人家这行礼的身姿,公侯家的千金也不过如此。”
姚舜英汗颜,姚家是读书人家不假,可姚光烈不过一个设馆的秀才而已。姚子都连秀才都没考上,姚子充干脆就是个跑生意的商人。秦氏是个不懂庶务的,没事也就会盯着女儿学这些无用的东西了。
周氏八成也是为了逗李氏开心,还什么公侯之家的千金不过如此,她一个村妇哪有机会见到人家公侯千金。
不过再仔细观察,又发现周氏举手投足间似乎与别的村妇有些不同,更显得有礼节有分寸。就连她的语音也和当地人不大相同,一听就知道是外地人在说本地话。
几个人一起走了一阵,李氏见周氏的背篓塞得满满的很沉的样子,八成是去卖什么东西,便对周氏道:“阿福家的不如你先走吧,我们今日不卖什么东西,祖孙几个慢慢走着不急。”
周氏也不客气,笑道:“既然如此,那我便先走一步,您老后头来。”
“唉,你快走吧,迟了东西不好脱手。”周氏大步走了,祖孙三人边走边闲聊。
姚舜英道:“方才这位田家舅母那做派好像与别人有点不同。”
李氏呵呵笑道:“还是我们英娘厉害,小小年纪就能看得出来。当年田阿福自幼离家,好些年才带着妻小回村。虽然他们自己不说,但田家湾的人都在传,说田阿福给京里某位朝廷大员做了家人,那周氏就是那家的丫环。宰相门人七品官,既是在那样的高门生活过的人,举止做派自然与咱们这些乡下人不同了。”
“哦,原来是这样。只是他们既然在京城当差当得好好的,怎么又跑回启汶这贫穷落后的地方来了。他们的主子怎么会愿意放他们回来,好像大户人家的下人都要签卖身契的。”姚舜英表示怀疑。
李氏道:“这个祖母也不清楚,毕竟家人丫环这种说法只是私下里的谣传,他们自己可从来不说京里的事情。人们只是根据他们的口音和衣着猜测的。”
祖孙三人走了半个多时辰,吴家堡终于到了。这个镇子虽然不大,但赶集的人很多。青石路面上人们摩肩接踵,各种叫卖声不绝于耳。
李兴蓉兴奋不已,拉着李氏的手道:“祖母,等下我们去找一找田家外婆她们,我好几年没见过双姐姐了,顺便让田家外婆和双姐姐看看英妹妹。”李兴蓉很以姚舜英这个长相美丽勤快懂事的堂妹为荣,献宝样地巴不得四处炫耀。
李氏哪里不知道她的那点花花肠子,两个孙女感情好,她高兴还来不及,自然是点头应允。“等咱们将这犁口修好了就去找。”
马上要春耕了,姚承恩昨天将家中所有的农具都清理检查了一遍,发现犁口钝了得让铁匠重新淬火捶打一番,李氏今日来赶集的一个重要任务便是修理这个犁口。
李兴蓉于是巴望着赶紧修好犁口,然后才能安心地逛一逛,顺便求李氏买点零嘴吃。尤其是今日有姚舜英在,李氏一定会更加大方的。想着那炸得香喷喷的油饼子,甜滋滋的芝麻酥,李兴蓉就流口水。“铁匠铺在那边,咱们过去。”李兴蓉急慌慌地拖着李氏往另外一条道走。
“不走那边,咱们就从这边绕过去。”李氏淡淡地说道,顺手将孙女拉了回来。
李兴蓉不解道:“为什么,那边分明近一点啊。”
“你这妮子怎么就不长脑子呢?”李氏恨铁不成钢,“咱们今日怎么要走那边呢?”
李兴蓉低头想了想,忽然一拍脑袋:“我知道了,从那边走就要经过三婶娘家门前,祖母今日一定是不想见她家的人了。”
李氏哼了一声:“总算还不太笨。”
祖孙三人来到铁匠铺,李氏从背篓里取出犁口请铁匠看了看,然后提出自己的要求,双方说好价钱之后。因为是老宾主,李氏放心地将犁口留下,铁匠告诉李氏一个时辰之后来取。
李氏今日来赶集的第二件事是扯点厚实的布给姚舜英做两身衣裳,接下来祖孙三人转战布店。李氏要买既要厚实耐磨又要有点花色布,三人将吴家堡仅有的三家布匹行都转了一遍,最后李氏才挑中了一匹红底起绿花和一匹蓝底起白花的布。
姚舜英看着那乡土气息浓厚的颜色和图案,内心大?濉5??钍闲顺宄宓卦谧约荷砩媳然?幢然?サ模?暮酶?先似美渌??銮易约翰怀鲆晃那?状┬乱拢??荒芴羧?鹚牡摹?p> 从布行出来,李兴蓉便小声嘀咕着肚子饿了,眼睛直盯着前方斜对门店铺不错开。姚舜英抬眼看了看店铺上头的匾额,但见黑底绿色的五个大字:袁家油饼铺。难怪空气中飘荡着一股子油饼的香气,姚舜英心里暗自好笑,堂姐八成一到吴家堡就惦记上这油饼了。
李氏却没有如她的心意走向那边,反倒拉着两个孙女往相反方向走去。李兴蓉大为失望却又不敢多嘴,只好垮着脸拖着脚跟在李氏屁股后头。
李氏见孙女这般模样却不点破,只管穿过人流大步朝前走。中途又经过马婆婆肉饼,张记包子,但李氏一概不停留,只管朝前走。眼见得镇上的小吃铺子都要过完了,还不见李氏有驻足的迹象。
李兴蓉这下再也忍不住了,死命拉着李氏的手娇声道:“祖母,走了那么远的路,又逛了那么一通,英妹妹年纪小,恐怕早就饿了。”
李氏扬眉道:“是吗,光英娘饿了你不饿啊,那等下我就只点两碗面好了。”
“面,祖母是说面。咱们今日要吃面吗?”李兴蓉大喜过望,声音都发颤了。李氏微微一笑:“对,说起来你也两三年没吃过了吧。咱们祖孙三人今天就去解解馋。”
“好好,就去前头的‘吴大郎面馆’,他家的最地道。”李兴蓉乐滋滋地道。
“那是自然,不然祖母怎么带你们走这来了。”
“吴大郎面馆”生意极好,三个人进去报了数目臊子名称之后,还得等一通才能吃上。等着上面的间隙,李兴蓉忍不住小声给姚舜英介绍着“吴大郎面馆”的店主出身。
说是这吴大郎的爹本是本镇的举人老爷,吴大郎的娘是其正头娘子,但生吴大郎的时候不幸难产而亡。举人老爷续弦娶了县城里头主簿家的老姑娘之后就住到了城里,那后娘容不下吴大郎,吴举人为了内宅安宁,只好将吴大郎送回吴家堡。
吴大郎在族里的照看下长大,学得一手做面的手艺,然后在岳丈的资助下开了这家面馆。一来是他家的面确实筋道,臊子香分量足,二来是四野乡民同情他的不幸都来照顾生意。短短时间“吴大郎面馆”便成了吴家堡生意最红火的面馆,然后一直火到今天。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