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状元郎 - 第242章 潜在的隐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喂,你给醉香楼的折扣都只有售价的八折,凭什么给驿路的折扣能去到七折?”
    德王爷终于忍不住抗议了。
    在郑经的报纸发行计划里,包含有好几种模式。
    预订是其中一种,比如说朝廷预订的,以及宫里预订的,价格都是零售价的八折,也就是八千银子一份。
    代售是另一种,价格从八折到九折不等,像醉香楼这样的,预计销量会比较大的,就能拿到八折,那种销售量一般的,没太大潜力的,则只能拿到九折。
    现如今,郑经又让他去联系驿路,想通过驿路把报纸往会宁之外发现。
    这倒没啥,对他来说,也就是跑跑路,动动嘴皮子的事。
    可他对于这个让利比例就有点不服了。
    凭啥给醉香楼都是八折,给驿路却能去到七折?
    “往会宁之外还需要运输成本啊,咱不多给人家一点点甜头,人家凭啥来卖力帮咱推销报纸?”
    郑经笑着回道。
    德王爷不服气,回怼道:“那你不多给醉香楼一点甜头,那醉香楼又凭啥卖力给你推销报纸?”
    “哦, 醉香楼不乐意吗?真不乐意的话,那醉香楼咱就不合作了, 我直接找清风楼去合作好了。”
    郑经又笑着回了这么一句。
    德王爷一下又被说得没脾气了。
    其实他知道, 郑经的设计是合理的, 醉香楼帮忙卖报,拿到的价格虽然是八折, 但几乎没有任何成本可言,等报纸送到以后,啥也不用做, 只需把报纸往迎宾大厅一摆,就坐等收银便是。
    一份报纸赚两钱银子,看似不多,可实际上……
    在这个年代, 醉香楼一名杂役或丫环的待遇,一个月也就一两银子左右,也就是说,哪怕专门安排一丫环守在那里卖报, 只需卖出五份报纸, 本就回来了。
    这还是次要的。
    重要的是,秦淮河边近百家青楼, 一开始别家都没得卖, 想买的话, 得来醉香楼,这无形中又能给醉香楼带来一定的生意。
    傻子才华放着白赚的生意不做, 把它让给清风楼。
    唉, 这家伙太会算计了!
    叹了一口气之后,他放弃了继续为醉香楼争取优惠条件的想法, 转而问道:“你干嘛急着把报纸往外推?光是会宁,就有得咱们忙的了吧!”
    他问出了另一个不解的问题。
    在他回书局之前,阮留之还担心, 郑经定一万份的目标, 能不能完成。
    可是在德王爷这里,他根本就不担心这一问题。
    报纸还没开始销售, 朝廷加宫里就已经去了两千份, 醉香楼这边, 售卖个一两千份应该也不成问题, 这样一算,一万份还真不是啥不可能实现的任务。
    而从印刷的角度来说,就算不停地印,十天下来,也就能印个两万多份,再算上新报排版的时间,一期报纸印两万份出来已经是顶天了。
    这点量,光是会宁就能消化掉,还有必要往会宁之外推吗?
    “伯容啊,这你就不懂了, 咱们办报,赚银子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传播思想和文化, 思想和文化这东西, 光在会宁闭门造车是不行的,得把他扩散出去,因此, 若是能把它推往会宁之外,哪怕我亏本也乐意。”
    郑经却嬉皮笑脸地回道。
    德王爷:“……”
    这家伙,越来越没大没小了。
    伯容岂是你能叫的?卢勋才这样叫我好吧!
    他一下又被郑经弄得没脾气了。
    不过细细一想,郑经说的还真不是没道理,这报纸一推出去,其实收益最大的,并不是书局所赚的那点银子,而是他老陈家。
    在这个时代,主政天下最大的弊端是什么?
    就是政令不通。
    在大多数时候,朝廷新下的政令,一年半载都未必能传到地方去,更别说被天下老百姓人人得知。
    而报纸的出现, 似乎能很好地解决这一弊端。
    若是《华夏日报》能通过驿路往地方分发, 哪怕是最边远的地方,按照驿路车马日行三百的标准,一个月总能到达了吧?
    每个地方若是都能有上几份甚至几十份报纸,那报纸上所登的消息,最慢也用不了一个月, 就能在地方传开了吧?
    单冲这一点,他就觉得,自己应该帮忙把这事给办妥了。
    他立即又开始算起了账。
    大夏国44州145郡568县,大大小小的驿站有上千个,平均一个驿站就算只订上十份,那岂不是又有上万份的销量了?
    一份让出去三钱银子的利,按每份报纸三钱银子的成本来计,那一万份,还是有四千两银子的收益,每个月三期,那一个月下来,光是这驿站的订报收益,就有一万二千两啊!
    这一算,又把他给小小地吓了一跳。
    他发现,这办报的收益还真是大得惊人,而更为惊人的,则是这小子的算计。
    简直是有雁过拔毛的本事!
    不过问题也是存在的,那就是……
    他笑着问道:“我再跑跑倒是没问题,不过你知不知道,驿路是由兵部管的,而兵部的尚书是吴兴沈家的沈俭沈大人,若是被他得知,你觉得他会心甘情愿地来配合帮咱们来赚这个银子吗?”
    一个小隐患被他道了出来。
    这倒是事实。
    自秦代建立驿站体系以来,一开始驿站主要是用来传递紧急军情的,因此驿路一直是属于兵部所管,尽管驿站后来又承担起了公文传递、官员接待、朝廷物质运输等功能,但管理权却始终没有变过。
    如此一来,问题就来了。
    像太子陈仲平给各地方官订报,再经驿路分发下去,那是没问题的,因为那属于朝廷的公务,驿路没理由也没胆子拒绝。
    而现在报社这边去找驿路合作来帮地方订报则不同,这不属于公务,就算报社愿意把一部分利润分给驿路,那也得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得到兵部的认可。
    尽管驿路的管理并不是兵部尚书沈俭直接负责,而是兵部侍郎,但沈俭毕竟是兵部的最高长官,那若是此事被他得知,他会同意吗?
    毕竟沈俭是站靖王爷那一派的,而郑经,又已经算得上是吴兴沈氏的奇耻大辱,这种合作能谈得下来吗?
    德王爷不敢保证。
    因此他先把丑话说在前头。
    这倒是郑经没考虑到的。
    但既然已经动了这念头,就没有退缩的道理,于是他回道:“先试试吧,实在不行再说。”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