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顺灭清1644 - 第八十一章 大清国运【四轮大章求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围歼刘宗敏大军计划的失败,李刘合兵一处,北京城的城防更加稳固,南大营损失惨重,仅仅是战死者就超过了四千。攻克天津之后,满清大军好不容易恢复的士气一下子又跌入了低点。
    满清中军大营的主帐之内,每一个人都满面愁容,看起来心事重重,豪格更是垂头皱眉,完全失去了前几日在中军大营中的豪气。
    “事已至此,我们在这里唉声叹气也是没有用的,应该尽快商议出一个应对的方略来!”多尔衮环视一圈,确认了豪格萎靡的状态之后,又继续扬声说道:“当务之急,便是要先确定大军的目标,是南下劫掠,班师回朝,还是先攻下北京,再徐徐图之。”
    豪格谎报战功,贻误战机的事情已经在军中传开了,当然只是传开,并没有定罪,那些军报都在多尔衮手里,要不要定罪,怎么定罪,甚至于是不是有罪,是谁有罪,豪格,还是“误传”军报的人,其实都是多尔衮说了算。
    换句话说,政治上还只是个小矮子的豪格刚刚站起来,又被满清摄政王多尔衮给死死拿捏住了。
    原本,稍微夸大一下战果是每一个将领汇报军功时的惯例,事情可大可小,可这一次,南大营间接因此战死了四千余人,受伤的更是多达三千余,军中怨言太大,若是不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根本不能服众,还有可能给本就不稳的军心重重一击。
    “王爷,臣有话要说!”范文程忽然抬起头,拱手拢袖道:“臣前段时间派了几个探子到保定和河间打听顺军的消息,这才发现南边的局势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严峻得多。”
    众人闻言,纷纷抬起头来,一齐看向了范文程。
    范文程见状继续说道:“在保定,已经驻扎了李自成从山西方面调派来的一万多兵马,并且还有北京等地迁移过去的几十万百姓在修筑工事,抢收粮食,看样子顺军是打算坚壁清野,据城而守。而河间,同样有山东方面调派的一万多兵马,同样是有大量天津,北京的民众充实地方,修筑工事,抢收粮食,同样是要坚壁清野。我们若是没有足够的兵力,过去了,怕是也抢不到粮食。”当然,顺军对外宣称是两地各四万大军,只不过这样的把戏怎么可能瞒得住范文程。
    范文程顿了顿,继续说道:“虽然两万顺军不足为惧,可是顺军在直隶南部,山东地区还有更多军队,而我军派过去的军队又不足以迅速击败对方,万一还被顺军截断了补给,那后果不堪设想。”
    “顺军有这样的布置?那以前怎么没有汇报?”多尔衮微微皱眉,顺势问道。
    “这应该是顺军最新的军队调动,根据探子打探到的消息,这两支军队都是最新驻扎下来的。”
    “那也就是说,李自成已经解决了山西与山东两地地方上的威胁,已经可以腾得出兵力来防御我们南下了?”多尔衮有些不敢相信,山西方面倒还好说,山东以南直面的是南明的十几万大军,难道李自成有那么多军队可以抵挡?居然还腾得出一万大军北上防御。
    多尔衮确实想不明白,毕竟南明送来的几十万两白银,足可以组织起山东地区的上万乡绅家丁,配合一万顺军和已经被收买的南明总兵,想要防御南明的北伐确实是错错有余的。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是有那个可能的,但是从时间上来看,李自成其实也还腾不出手来,不然不可能只派了两万人马。”范文程拱手答道。
    现在的李自成同时面对着满清,南明,西北少数民族三个敌人,正所谓三面受敌,除非他真的有数不尽的钱粮,不然怎么可能还腾得出手来?
    “豪格,这件事你怎么看?”多尔衮突然扭头看向垂头的豪格,一脸严肃,仗着摄政王的地位和叔叔的辈分训斥道:“不就是被刘宗敏的伪装给骗了吗,难道我们满人已经失去了失败的勇气吗?”
    “……”豪格恍然抬头,看着多尔衮怔了一怔,一时间有些莫名的感动,他听明白了多尔衮话里的意思,这是在给他脱罪,这是要放过他的意思。
    “若是真的如大学士所言,南下之事确实得再行定夺。”豪格虽然感动,却仍旧不完全松口,他还得拉扯拉扯,看看多尔衮到底是什么态度,要他交出什么筹码。
    “刘宗敏部能强攻南大营,李来亨部能在那么短时间内接应,说明他们的战力都不差,如今两军会合,据北京城固守,恐怕不留下五六万军队,是不好南下的。可如今的情况,南下劫掠恐怕会得不偿失。”多尔衮微微扬声,似乎是故意说给在场的所有人听的。
    他虽然觉得如今要以大局为重,应当拉拢,而不是过度打压豪格一部,但若是对方不知道分寸的话,多尔衮也是丝毫不会客气的。
    而刚刚那句话就是赤裸裸的威胁了,这样的局面是谁造成的?又是谁说顺军疲弱的?原本的大好局面又是因为谁的轻敌大意,谎报军情而丧失的?
    在场的人都知道,多尔衮话里的意思。同时,他们也算是看清楚了,豪格,济尔哈朗比起多尔衮来,还是太弱太嫩了。
    “王爷,末将私以为,北京必须攻下,直隶,山东必须攻下,此关系到大清之国运!”吴三桂忽然抱拳,拱手而言。“如若不然,天下大势将不可逆转,大清必难重复河山!”
    “你这话什么意思?”多尔衮一时惊异,一面心中警惕,一面面露笑容,轻笑道:“前几天,你可不是这样说的……如今为何又突然改弦易辙,觉得一定要攻下北京,拿下直隶和山东了?还关系到大清国运......哼,难不成是突然就想明白了?”
    “王爷,此一时,彼一时!”明白了豪格压根不可靠之后,吴三桂毫不意外,直接就在会议上反水了。“末将本以为李自成不过是一打家劫舍的流寇,只会掠夺百姓,劫良藏私,虽然攻破了北京,却是难成气候,根本不足为惧,却没想到李贼已经会蛊惑人心了!”
    大帐之内一时鸦雀无声,豪格目瞪口呆,压根就不敢相信,这吴三桂,居然就这样背叛自己了?
    “末将本汉人,世代明将,世代汉臣,皆是忠良死节之辈!”吴三桂昂然而对,从容不迫,俨然是有备而来。“在王爷看来,甚至于说在大帐之内的诸位同僚看来,末将投机取巧,反复无常,为了功名利禄可以弃家人老父于不顾,可以叛君背国,俨然就是世间最无耻之小人……”
    多尔衮微微舒眉,似乎是已经明白了吴三桂的意思,这场决定大军动向兼顾夺权打压的会议才刚刚开始,豪格阵营便已经从内部分裂了。
    “可是,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末将虽本忠臣孝子,可是在天下大义面前,末将只能弃暗投明,叛明叛顺,归附大清,不是为了一己之私、功名利禄,也不是为保苟且之性命,而是为了这天下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百姓!”吴三桂眼含热泪,慷慨激昂,俨然一副忍辱负重,饱受误解之态。
    “末将自幼便学文学武,深谙天下大义,立志为国为民。此后,未足二十便中武举,从军多年,为国守关,为民苦战,朝廷缺饷缺粮,末将便自掏腰包,所做一切皆是为了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而已……王师到前,末将受到朱明蛊惑,不知天命,一味负隅顽抗,可是一片赤胆忠心终究错付;而王师未到,末将为了麾下将士和百姓,只得假意投降伪顺,却终究反正,宁死不屈,在山海关与之决一死战;而王师到后,末将方才知道,天下大势已定,天下百姓之明主已到,末将可以为之舍身取义的圣主已经来了。”
    多尔衮微微皱眉,却不置可否,而豪格,范文程,阿济格等人皆举目注视之,却也都一言不发。
    “可末将万万没想到,现如今李贼这般猖獗,这般势大,北方五省一京千千万百姓都已经遭到荼毒,末将虽然位卑言轻,却不敢不言,也不敢再等。本以为可先南下获取给养,再与贼兵对峙,徐徐图之,可按范大学士所言,百姓既已受蛊惑,既已受荼毒,那便再也等不得了。”
    “今日的军事会议决定了大军的战略方向,关系到天下大局安危,关系到万千黎民百姓,末将无可奈何,只能在此斗胆出言......”
    “吴三桂,你住……”豪格再也忍不住了,张口便要骂,但是一看到多尔衮的脸色,却又把到嘴的话给吞了回去。
    “王爷!”吴三桂一副慷慨激昂,义正言辞之态。“末将在军中多年,忍辱负重至此,对朱明朝廷早已经看透:一,朱明子孙皆是百无一用之废物,既是有人在南京即位,也难以统筹大局,更别说力挽狂澜!二,朱明朝廷重臣皆是迂腐书生,道貌岸然,争名夺利,贪赃枉法,绝无可用之才!三,江南富裕,人口密集,乃是财税重地,一旦被李贼夺取,后果不堪设想,我朝非南下直隶山东,再以之为基地,渡淮过江,夺取江南,方能恢复河山,一统天下!因此,必须夺下北京,夺取直隶,山东,否则天下难定,河山难恢,百姓更难以安居乐业!”
    大帐之内,所有人一时语塞,皆是震惊不已。
    “否则,若是让李贼得了喘息之机。”吴三桂终于说出了自己对天下大局的看法,在将多尔衮,豪格,阿济格和范文程等一众汉臣惊呆之后,又继续说道。“王爷,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趁李贼立足未稳,现在应该立即组织大军,就是强攻,也得拿下北京,继而攻破长城防线,引蒙古大军南下,夺取直隶,山东,为消灭朱明朝廷,夺取江南,乃至整个南方做好准备!”
    论谁也从来没有想过,吴三桂居然能说得出这样的话,既是感慨于其人毫无脸皮,也是惊异其对天下局势的清晰认识。
    “王爷,大将军,老臣以为吴将军所言极是,如今的局势,一定要先攻下北京城!”范文程听罢,已经明白了吴三桂的意思,拱手拢袖,出言襄助:“北京不只是一座可以固守的坚城,乃是天下人心中的京师,天下正统之所在。若是被李贼夺了,加之其又是汉人,恐怕更会借此蛊惑人心。到那时,各地的官员百姓极有可能会望风归顺,局势必定会变得对我们更不利。”
    说到这里,范文程忽然提高了音量,昂首直立,看着众人:
    “而且,正如吴将军所言。若是我们能攻下北京,既可直接南下直隶,山东,占得肥沃土地,为攻取江南做准备;也可北上与蒙古前后夹击,一举攻破李贼的长城防线,然后再以金银财物为诱,借助蒙古大军南下攻伐,大事必可成!最不济,也可以据北京,天津坚城固守,先在关内站稳脚跟。有我们的牵制,李贼必定没有余力拿下江南,只需等待天下局势大变,便可联合朱明朝廷南北夹击,一举破贼。”
    其实范文程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该说的吴三桂早就说完了,就是对吴三桂说的内容缝缝补补了一番,到时若是有什么功劳,也必然有他这个汉臣之首的一份。
    “臣也是这么认为的!”洪承畴见状也不落下风,立即拱手附会道。
    “早就该攻下北京城了,若是全军用力,汉人必然不敌,俺们满人什么时候那么窝囊了!”阿济格还是那个暴脾气,他早就忍不了了,攻个北京城弄得这么小心翼翼,几万人直接强攻还怕攻不下?
    营帐之内的其他文武大臣见状也纷纷附会,全部都同意了吴三桂这个“忠臣孝子”的分析。
    多尔衮看得众人又团结如初,豪格也已经屈服,吴三桂的分析几乎完全符合自己的想法,不由得点了点头,轻笑道:“好,既然大家都已经表明了态度,都已经认同了吴三桂的意见,那我们就此决定,先攻下北京,再破长城,然后南下直隶山东。大清国运昌隆,一统天下,指日可待!”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