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的父亲是赵云 - 第一百四十七章 司马篡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广在巴郡浴血拼杀。
    为新汉的存亡再一次杀出血路。
    司马炎也同样在为建立晋朝而奔走。
    前不久,杜预以快马加鞭的速度,送回了蜀国皇帝刘谌被杀的消息,司马炎兴奋的一夜没有睡觉。
    刘谌这个抵抗最为激烈的蜀国皇族死后,有谁还能继任?刘禅、刘璿、刘瑶、刘瓒这些人都被圈养在洛阳,据说在关中还有刘璿的一个儿子被立为了皇太子,但却不过是个未满二岁的稚童。
    蜀国终于要亡了。
    趁着魏蜀之间永安之战还没有结果传来之前,在魏国国内宣传一波胜利的消息,让以晋代魏成为既成事实,是司马炎眼下最为急迫的事情。
    时间不等人。
    对杜预能不能打败赵广,司马炎已经不想去等什么结果。
    虽然篡魏的时机还不算太成熟,比如灭蜀大业几经反复,但魏军在巴蜀战场上的重大军事胜利,让司马炎底气已经十足,同步在洛阳的朝堂上,他开始着手掀起篡魏的最后总攻。
    要想顺利的篡魏,在魏国内部还需要有一个合适的借口。
    在贾充、向秀、荀勖等晋王亲信的谋划下,废帝曹芳再一次成为新一场政治清洗的牺牲品,虽然曹芳已经吸取了教训,尽管克制住了自己的酒瘾,但在有心人的诱惑下,曹芳最后还是中了圈套。
    曹芳与夏侯家来往的事情被人告发,几封伪造的信件充分证明,曹家又在试图谋夺兵权,发动政变,这一证据的出现,又在魏国内部掀起杀戮阵阵。
    受到牵连的,不只是曹芳一个,连带着还有夏侯骏、夏侯德等与曹魏有千丝万缕关系的人。
    最后一个牵扯进来的,是曹植的儿子曹志,虽然他和司马炎的关系不错,但涉及皇位的争夺,哪里容得下半点的猜忌。
    曹芳、曹志等人被下狱,司马炎终于在朝堂上赢得了绝大多数朝臣的支持,禅让的时机来了。
    魏咸熙三年,五月九日,几乎就在永安之战进行的同时,咸熙这个年号,在这一天戛然而止。
    元帝曹奂在洛阳南郊举行祭天仪式,同时,下诏将皇位禅让给司马炎,司马炎三推三让,最后在贾充等一众朝臣的拼死力谏下,登上皇帝位置,正式改国号为“晋”。
    随后,曹奂被迁居金墉城,次日,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安抚曹家,封曹奂为陈留王,食邑万户,宫室安排在邺城,给予他使用天子旌旗,备五时副车,行魏国正朔,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的待遇。
    司马晋代替曹魏。
    三分天下,由蜀、魏、吴演变成为汉、晋、吴。
    新汉这一方,本来就打的是汉字旗号,现在更是占领了汉朝的首都长安,称汉更加的名正言顺,当然,这一点晋国君臣是不会承认的,在司马炎等人的口中,赵广等人依旧是蜀国、蜀贼。
    晋国这一方,因为司马炎袭了晋王而改国号为晋。因为朝中官员、将校对此早有准备,曹家又被清洗的彻底,引发的骚乱虽然有,但多不大,唯一大一点规模的动荡,就是曹芳那个被送到夏侯令女处收养的庶子曹昙失踪了。
    夏侯令女在司马炎派人搜捕的时候,这个刚烈之极的女子举刀自刎,至死也没有说出曹昙被送到了什么地方?
    留着这么一个小隐患,让司马炎心中稍有些不快。
    不过,曹昙不过是一庶子,手里又无兵无权,即便能逃得一条性命,也不能改变禅让的大局。
    司马炎建晋登位之后,为彰显自己的能力和功劳,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
    其一,追尊司马懿等祖、父为帝,立皇后杨氏,封宗室为诸王,功臣为公侯,这是新朝开张所必须做的,让拥戴者都得到好处。
    其二,创建新朝各种制度,改年历为《泰始历》,腊以酉,社以丑。公元266年在晋国被称为泰始元年,与历史上相比,已经晚了足足一年,从中可以想像,赵广给予司马炎的压力有多大。
    其三,大赦天下,颁布新律。贾充等人授命开始撰写《晋令》四十篇。礼法上也规定了约十五余万言的新礼。
    其四,设立有别于汉制的职官。晋朝最为有名的“八公”制度出笼,即太尉、司徒、司空、太宰、太傅、太保、大司马、大将军。八公看似个个都是位高权重,但实际上地位平等,谁也不服谁,晋国真正做主的人,就是皇帝司马炎一个。
    这种朝堂上的平衡之术,在司马炎时期运用的还算不错,司马炎除了好色之外,当皇帝的其他属性都还可以。但换到了傻皇帝司马衷身上,平衡就变成了晋朝覆灭的一个重要原因。
    本来,在新晋朝建立、登上皇位之后,司马炎还有意将晋代魏的整个仪式搞得更隆重些,比如他率领文武百官到泰山祭拜等等,当年始皇帝曾经巡游泰山封禅,司马炎觉得他也很有必要这么做,以昭示晋代魏的准确性。
    但巡游实在太费时间,晋国一圈转下来,算起来要二个月结束就算快的了。
    初登皇位,司马炎高兴的时间只有十来天,杜预、司马孚紧急的军报就让他心里揪紧起来,巴蜀战场上,成都陷落,丘建、谯周俱都横死,监军卫瓘狼狈逃回巴西,魏军越来越不利的战况军情,不断的报送到洛阳,让司马炎气怒交加。
    春风得意之时,总有小人作崇。
    赵广这个蜀贼,一次次让司马炎恨的牙痒痒的,却现在又不能拿他怎么样。
    ——
    赵广不想惹事,但晋国这边新朝初立,总要找个对手立立威。
    吴国那边,孙皓没有了外敌的压力之后,正在国内大杀特杀,一个个对晋国有威胁的重臣被清洗,被屠杀,让旁观的司马炎好不高兴。
    司马炎想要立威。
    除了吴国,还找谁?
    曹家吗?曹芳、曹志都被下狱,夏侯家也被抓了一批人,这两家已经没有哪个有种的男人站出来了。
    至于像曹奂这样的傀儡,就算杀多少个,也不能威慑天下。
    所以,司马炎思来想去,要想让晋国更加的名正言顺,堵住悠悠众口,只有一条路:再伐蜀。
    司马篡魏之后,原先的魏国官员,逐渐分化成两个派系,一方是积极主动支持晋代魏的官员,比如贾充、王经、荀勖这些投机份子;另外一方是比较有操守的中间派,主要是张华、牵秀、裴秀、裴楷为代表,他们无所谓曹家还是司马家掌权,更在意的是民生疾苦,国家强盛。
    这两个派系原本都是晋王府的拥立者,相互之间虽有政见差异,但矛盾并不大。
    但在司马炎登基之后,这两派之间的矛盾却越发的突显出来,主要是执政观念和理念的冲突。
    连续十余天,晋武帝司马炎将心腹荀勖、贾充、王经、张华、裴秀等人叫到崇德殿内,商议如何应对赵广这头猛虎。
    现在,他们谁也不敢再小觑赵广的能力和爆发出来的潜力,因为,但凡是小瞧他的人不是死了,就是大败而归。
    对付赵广,可不是容易的事。
    出了主意,最后没有结果或者导致局势崩坏,那司马炎必然迁怒出主意的人。
    殿内,荀勖、贾充等几人长吁短叹,沉默良久,最后还是贾充打破寂静,向司马炎建言道:“陛下,要想对付赵广,属臣以为,还要依靠攻心和引援二策,双管齐下。”
    “攻心,便是以赵广和张星彩的诽闻入手,上一次,刘禅躲着没有站出来,这一次,陛下应当直接下诏,逼迫他出声指责,只有这样,才能造成既定事实,让赵、张两人身败名裂。只要这两人不再掌权,蜀国其他人,不足为论。”
    “引援,就是要继续推动以胡制贼的策略,匈奴五部既然不堪战,我们就招募北方的鲜卑部落南下,鲜卑人近年在草原上实力增强,拓跋、乞伏、宇文、慕容、段氏各部落首领都是些见利忘义之徒,只要财帛给够了,这些胡虏就会急吼吼的杀向关中,帮我们取了赵广的性命。”
    贾充不愧是阴狠之极的人,这二记狠招,着实相当的歹毒,先是在舆论上赢得主动权,让读书有知识的士族瞧不起赵广,然后又找准了新汉在骑军上的不足,诱惑胡虏特别是刚刚崛起的鲜卑部落与新汉为敌。
    荀勖一向自诩是司马炎的智囊,见贾充有后人居上的势头,当下不甘示弱,出言谏道:“陛下,蜀贼赵广之所以单挑无敌,原因已经查清楚了,赵广改进马蹬、马掌和马鞍,将校骑马疾奔,不需要再用双腿夹紧马腹,只要踩在马蹬中就能如走平地,我们晋国也应加紧打制这等骑战利器。”
    不得不说,技术上的保密真的很难。
    尤其是马蹬、马掌这种技术含量低的东西,流转出去也是早早晚晚的事情。
    相对来说,水泥的配方、钒钢刀锻造等等需要更专业的人来把关,技术保密要容易一些。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