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完美暴君 - 第二百六十三章 孙公传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其他人又何尝不理解程国祥呢,如今的大明朝本就多事之秋,陛下还如此大行其事,他们心里真是感觉极度不安。
    “可这是陛下旨意,难道我们这些做臣子的,要忤逆皇帝、违背旨意不成?”
    宋应星对于朝政大事并不如在座的其他三人擅长,但到了这个时候,也还是忍不住发声了,在他看来,这一省的总督,和巡抚之间相差并不大。
    巡抚执掌着一省的军政大权,这确实是有一点离谱,而总督可是堂堂正正的。
    徐光启仔细阅读了书信以后,不声不响的将它放到桌子上,随后忧心忡忡的说道:
    “依我看来,不管是巡抚也好、还是总督也好,其实只不过换了个名头而已,陛下真正的目的不在一个官位,而是在于军权!”
    “军权才是陛下真正的目标,而绝不在于一官一职!”
    “陛下在信中也写了,太原的镇守太监此次一并伏法诛杀了,负责镇守的太监除了一个主动坦白的,也是一个不留,但陛下却丝毫没有提及继任镇守之事。”
    徐光启的一席话瞬间将其他三人的思维拉上正规。
    是啊,如果不是为了军权,根本没有必要设立总督,因为总督除了军务一把抓以外,其他的和巡抚没有什么区别。
    朝廷虽有宣大总督一职,但自万历四十五年以后,已经有四年没有任命过宣大总督了。
    皇帝想要掌握更多的军权,饶是他们也开始犹豫了起来,太过尚武,真的不是什么好事啊,对他们士大夫的打击会很大的。
    宋应星看出了他们眼中的犹豫和担忧,心中暗叹一口气,陛下说的果然没错,像海瑞这样大公无私的好官,只有一个。
    他一个寒门出身的,思考方式和这些大族出身的自然不一样,当然也就不能相互理解了。
    尤其是王象乾,他这么大年纪,黄土都埋到脖子处了,为了子孙后代计,他不想沾染太多的是非,以免后代遭罪。
    程国祥则是单纯的为国家财政发愁,户部本就入不敷出,今年的税粮还没收呢,各部就已经将明年的财政预算报给了他,全部都是伸手要银子的。
    这要是在加一项开支,那还得了,他这个户部尚书也可以不用干了。
    徐光启倒是没有任何意见,相反他还比较支持,虽也是儒家文化,但并没有被洗脑的太厉害。
    他从小就和西洋人混迹在一起,接受过外国文化的熏陶,比起大多传统文人来,他的思想更为开放开明。
    而且他对于军备之事不止是感兴趣,还深度了解研究过。
    他刚接到入京的诏命时,就打算谏言皇帝打造一支新军,以火器为主,可谁知皇帝早已行动了,还建了一座隐秘的兵工厂,着实让他惊讶。
    在徐光启和宋应星二人的劝说开导下,程国祥终于不反对了,而王象乾也默认支持。
    山西总督的官职,就此定了下来。
    经过四人一番商讨,一致认为吏部左侍郎陈奇瑜可担此大任。
    陈奇瑜在官场当中素有知兵的名声,而且也是颇得皇帝信任,上次北征坐镇密云,掌管中枢调度后勤保障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而且根据朝堂上目前的形势,也只有他,才是这第一任山西总督最好的人选了。
    在朝廷的高级官员当中,陈奇瑜这个万历四十四年的进士,刚好是敢打敢拼的时候,有的东西,真的只能由年轻人去闯。
    相信皇帝也会满意的这个人选的。
    山西总督一职落定,四位总理大臣都话题又转移到了另外一个重点,皇帝提及的这个孙传庭,能不能胜任知府重任。
    看信中所说,此时的他还不过一个知县而已,皇帝这是又要坏规矩,破格任用了?
    四位总理大臣都对这个孙传庭毫无印象,从吏部找来档案查阅后才得知,这又是一个“新人”,万历四十八年的进士。
    这去年才刚刚踏入仕途为官,官场当中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都不知道弄明白了没有,陛下怎么敢让他去担任太原府的一把手啊。
    随后他们又找来了吏部的几名官员,还有和孙传庭同年进士、亦或同乡的官员进行询问。
    虽然他们都相信皇帝的眼光不会差,毕竟已经破格提拔这么多年轻官员了,直到现在也没出什么差子,但他们还是觉得谨慎一些好,至少要了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可得到的答案却让他们大为失色,所有认识他、熟悉他的官员就没有不说他好字的,在当地年纪轻轻就已经小有名气。
    六岁入读村塾,十三岁在童子试中夺魁,成为生员,此后在学校的各种考试中都是第一。
    万历四十六年,第一次乡试就中了举人,四十七年赴京师参加会试和廷试,虽只是同进士,但均能一次中考,想来才华不会差。
    最让他们感到意外的是,这个人天生神力,从小便练习骑射和武艺,据他的一个同乡说,骑在马上左右手均能拉开八十斤弓,而且武艺绝伦。
    自受任命担任知县以来,一直心忧国事,辽东老奴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孙传庭每每听到明军战败的消息都是仰天长叹,深恨自己空有一身武艺却不能杀敌报国。
    而且此人目光长远,在懂事以后,便知道只会写文章说诗词是平定不了天下的,于是转而开始研究起了兵法韬略。
    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想来已经小有所成。
    四名总理大臣听完以后也从心里认定了,就凭这个孙传庭勤奋好学,以天下为己任,就已经强出了现在八成的官员,担任知府应当是没有问题的。
    现在他们疑惑的是,皇帝究竟是怎么知道这样一个人的?
    而且还是指名道姓,工作地点都了解的清清楚楚的,莫非早在几个月前就已经开始关注了?
    经过商议后,四位总理大臣立刻拟了两份圣旨,将总理衙门和吏部的官印盖了上去。
    然后拿着皇帝的书信和拟写的圣旨交给了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经由皇后张嫣确认后,由魏忠贤负责盖上玉玺大印!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