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就让董卓下不来台 - 第94章 让张鲁去扫大街
张鲁归效朝廷,还在淮南的阎圃得到消息,懊恼的闭起眼睛。
随从问他:“阎公,要不要回汉中?”
“汉中已经没了。”阎圃颓然说道:“即便我求到援兵,也是为时已晚。”
正不知该怎么办才好,门外的随从禀报,长史杨弘求见。
请杨弘入内,阎圃问:“敢问长史见我,有何指教?”
“张鲁投了朝廷,阎公可知?”杨弘问他。
阎圃点头:“已经得到消息。”
“阎公可有其他打算?”杨弘说道:“汉中肯定是回不去了。”
“不知。”阎圃叹道:“我也不知如何才好。”
“若无去处,不如留在淮南,为我家主公所用。”杨弘说道:“淮南绝不会像汉中一样,不曾抵抗到最后,就向朝廷投降。”
“袁公有与朝廷反目的心思?”阎圃错愕:“汉中已经没了,即便与朝廷兵戎相向,也讨不到任何好处。”
“汉中没了,下一个就是益州。”杨弘问他:“等到益州再被朝廷拿下,皇帝的兵锋会指向哪里?”
“冀州、兖州、青州、豫州和扬州。”阎圃一口气说了一串。
杨弘点头:“主公早就清楚,与朝廷之间必有一战。”
他问阎圃:“阎公可愿留下,助主公一臂之力?”
阎圃苦笑:“我在汉中,尚且不能助旧主一臂之力,到了淮南又能做些什么?”
“阎公与刘焉相熟。”杨弘说道:“等到主公发兵汉中,可去说服刘焉出兵驰援。”
微蹙眉头,阎圃没有立刻做出回应。
杨弘躬身一礼:“阎公可细细思量,我先告辞!”
等到杨弘走后,随从问阎圃:“阎公,我们怎办?”
“没得法子。”阎圃说道:“只能先留在淮南,以后再图汉中。”
丢了汉中,保全身家性命,张鲁倒是挺得意。
杨任和张卫陪他来到洛阳。
张卫问:“兄长入城,怎么没见半个人迎接?”
张鲁也很疑惑。
按道理说,他来归效朝廷,至少应该有官员引路才对。
正疑惑着,有个身穿绿色官袍的官员迎面过来:“敢问来者可是张鲁?”
绿袍官员品阶低下。
他竟直呼张鲁名讳。
杨任和张卫脸色瞬间都是不太好看。
张鲁也是一脸吃了苍蝇的模样。
他问官员:“我是张鲁,你有何事?”
“光禄勋要我领你等前去见他。”官员拱手,举止颇为倨傲。
若不是在洛阳,他如此态度,早就被张鲁给砍了。
身在皇城,又是前来归效,张鲁不敢造次。
他没有吭声。
一旁的张卫没好气的说:“劳烦领路。”
官员在前,张鲁等人在后。
“兄长,怎么不是陛下召见,而是光禄勋?”张卫不解的问。
“我哪知道。”张鲁脸色越发不好看。
他也没想明白,既然来了洛阳,为何不是皇帝召见?
来到光禄勋,徐庶接见了他们。
“张公来了。”他微微一笑:“请坐。”
洛阳城内,无论百姓还是贵胄富商,家具早已改变。
极少有人使用矮桌、竹席,大多家庭换了刘辩推出的桌椅。
看了一眼椅子,张鲁问:“如何坐?”
“像我一样坐。”徐庶微笑着问他:“莫非适应不来?”
“可以适应。”张鲁坐下。
他问徐庶:“敢问光禄勋,我已到了洛阳,陛下因何不肯召见?”
“张公的事好办。”徐庶对他说:“我就能处置,用不着陛下出面。”
“光禄勋可为我封官?”张鲁错愕:“敢问封的是什么?”
“不仅封官,还要封侯。”徐庶笑容越发灿烂:“张公可满意?”
封侯拜相,是臣子最高的荣耀。
张鲁可没敢想过,来到洛阳,竟也能被封侯!
“我何德何能,敢受封侯?”他假意推辞:“陛下恩宠,为臣者却不敢受。”
“还是受了吧。”徐庶脸一冷:“敕封张鲁逆国侯,官拜洛阳洒扫令,归光禄勋节制。”
张鲁脸色大变,猛的站起:“这是什么意思?”
“大小是个官。”徐庶冷笑:“从今往后,洒扫洛阳皇城,可就交给张公了。”
徐庶起身离开,张鲁满脸懵逼。
皇帝确实给他封了官。
洒扫令。
大汉朝之前可没这样的官职。
说的直白些,他就是个在洛阳扫大街的。
当初公孙瓒归效朝廷,被封个乱国侯,又去皇陵看守陵墓。
说起来,他的官职还不如公孙瓒清闲。
刘辩坐在北宫。
徐庶站在他面前。
“张鲁安顿了?”他问徐庶。
“安顿了。”徐庶回道:“遵照陛下旨意,让他扫大街去了。”
“朕有没有食言?”刘辩得意的问。
“没有。”徐庶说道:“洛阳城从今往后,就有个穿着官服扫大街的。说起来,也是一道风景。”
“吩咐人盯紧。”刘辩对徐庶说:“莫要让他跑了。”
他又补充:“不要让任何人再羞辱他。任何人见到张鲁,都要把他当成官员看待。”
“陛下因何还要护着他?”徐庶不解。
“朕不是护着他。”刘辩笑着说:“是怕他被玩死了。逼迫太紧,万一他自杀,如何警醒天下?”
“明白了。”徐庶对刘辩说:“先有公孙瓒守灵,后有张鲁洒扫街道,将来朝廷再征讨豪雄,怕是对方会死战到底。”
“朕并非没有给他们选择。”刘辩说道:“未曾开战之前归效朝廷,加官进爵。兵败后归效,就得像公孙瓒和张鲁一样,受几年委屈再做安排。至于死战到底的……”
刘辩没再说,只是冷笑,徐庶却已经明白他的意思。
“我军已占汉中,是否趁胜追击,夺下益州?”他问刘辩。
“传旨。”刘辩吩咐孙辰:“高顺即刻前往汉中,整编汉中军,许攸协同。赵云、甘宁合兵一处,郭嘉为军师,讨伐益州!”
两支五万人的大军,由汉中原有兵马配合,讨伐刘焉。
总人数近二十万。
如此声势浩大的军事行动,还是刘辩重掌大权以来首次。
陪在他身边的徐庶已经感觉到,从此往后,朝廷要么没有动作,要么就是数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征讨不臣!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