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争雄 - 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强国富民之路
长安京城,御书房内。
罗昭云与政事堂的同平章事、参知政事等十余人,在进行日常碰头讨论会,虽然武百官的朝会三天一次,但是与政事堂的肱股大臣,倒是每天都有一次碰头会,商议各方面的政策拟定和推行情况。
朝廷初立,百废待兴,颁布了许多新的律令格式,新的政策等,如何运转,如何推进,地方不断有奏折报上来,要相互讨论研究。
罗昭云心清楚,如果全靠他拿主意,或是思考策略,哪怕他是穿越者,也不可能事事精通,而且他对地方民俗和具体情况,也不是非常了解。
而这些大臣出身不同阶层,来自不同地方,掌握了不同地方的资料,又都是有才能之士,让他们讨论措施,自己负责提提意见,总体宏观把关,最后由皇帝身份决定是否可以推行,有一票决定权和否定权,这才是合格的上位者。
“陛下,这几日来,由于大华时代周刊的推行,从多方面阐述了朝廷观点,以及赈灾、水灾、治理贪官污吏的情况,让百姓情绪安稳下来,关于先前的一些对陛下不利言论,全部被压盖了,现在人人歌颂陛下的功德,对本朝的做法也都表示拥护了。”魏征汇报了御史掌握的情况,面带微笑,显然对时代周刊引发的效果感到高兴。
“是啊,这种活字印刷术,比雕版印刷术更进一步,使得印刷能力提升,除了印刷周刊之外,以后朝廷可以印刷各种儒学典籍等,使得天下人读书更容易了。”高士廉看重了活字印刷术的作用。
长孙顺德道:“造纸技术也提升了不少,纸张简直大了一倍,而且韧度更好,质量不错,这也是本朝廷的一个进步。””
罗昭云微微一笑道:“你们说的这些,大部分的功劳,都要归结于造工局,朕成立这个特殊部门,就是为了搞格物巧工,发展科技,你们可不要小看了这格物,每一次技术的突破,都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利益和推动,你们想一想,如果我们的马车不是木轱辘,而是带了缓冲的气囊,车轴也有了改进,那么拉车的行速和车辆止损,就会大大提升。”
“再比如,我们发明了指南针,以后行军入林,或是进入大漠,以及航海,无法辨认方向的时候,使用它,就能够明确方向,不会迷路。再比如,当新的制陶、造纸、瓷器、纺织、冶铁、造船等技术都有了提升,朝廷获利,开展诸多工厂作坊,吸纳更多百姓从事手工业、工业,给一定的薪水报酬,那么他们的生活,就都能富裕来。”
这些大臣听完之后,都陷入了沉思,觉得陛下所讲述的,的确有道理,目前正朝着这个方向在努力。
特别是黑猪养殖技术的推广,猪肉已经被京城百姓接受了,杀猪菜也风靡在长安,用不了多久,全国普及下去,年关时候,百姓家家都能吃到肉了,这可是一项惠民政策。
“臣等愿意为陛下分担,竭力拥护陛下决策,惠民利民!”
“哈哈,这就对了,我们君臣携手,就是要开创一个国泰民安新盛,到时候,朕与卿家们,一同载入史册,成为这个时代最有成就的一批人,甚至在青史上,都会熠熠发光。我们不求兵戈之利,灭掉多少番邦,夺来多少疆域,而是把华夏这片土地,打造得国家富强、百姓富裕,老有所养,少有所教,天下大同!”
高士廉、温彦博、薛收、姚思廉都是儒家出身大学士,精通史学与六经,对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思想非常有情结,听到陛下这般为民考虑,由此宏伟之志,改善民生,都感到热血沸腾,浑身激动。
罗昭云继续说道:“朕已经让造工局专门从太学挑选对农业感兴趣的贡生,残余水稻杂交的研究,将南北水稻不同品种,进行杂交移植的试验,如果培育出新品种的水稻,每亩的产量可以翻一倍,甚至数倍,到时候,在北方栽种水稻能够抗旱,在南方可以做到两熟三熟,产量也大,到时候天下百姓都会存量很多,即便到了灾年,也不会再挨饿了。”
“杂交水稻?”
众人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名称,但咀嚼一下话意,也隐隐猜到了意思。
“如果真的能产量翻倍,百姓收的粮食多了,存下的口粮就多,的确能够改变民生。”高士廉感慨。
如果以前大臣们对皇帝过于重视格物、淫工巧技,抱有一些成见,以为陛下会玩物丧志,但是渐渐发觉,这造工局一次次推出的新东西,都是对百姓,对朝廷有巨大帮助,他们戒心也逐渐降低了,开始接受格物。
当然,格物只是手段,是一种技术,朝廷要治理,还是需要思想,这就是儒学以及其它学派所在意的地方,确立主流思想,哪一个学派的思想更适合安抚百姓,立为正统,这是大儒们关心的,他们肯定希望儒学能够一家独大。
这一点,罗昭云则辩证地看,儒学的确对朝廷稳固,同化百姓有好处,毕竟儒家推出的仁义礼智信,对全民行为规范,道德约束,自身修养等等都有好处。不过,儒学每个朝代都有不同的学派和释经人,主张的东西也有不同,如何吸取精华,去其糟粕,不能僵化、教条地推行,让读书人都读成腐儒,那就是教育的失败了,要多元化学习。
“对了,朝廷许多官员对徐绩带大军南下,有诸多争议,你们如何看?”
褚遂良拱手道:“是的,陛下,徐绩是瓦岗军的将领,出身就被朝廷许多官员有诟病,此外,徐绩年纪比较轻,而且没有独挡一面,统帅三军作战的经验,令人称赞信服的大战也少,所以,官员们难免有些质疑,一些前朝大将军的后裔子孙,都私下议论纷纷,觉得他们带兵,也能比徐绩强......”
“的确有争议!”其它人也都点头。
罗昭云环顾诸人,笑了笑,说道:“徐绩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军事帅才,只不过,以前能够发挥的地方太少,不得重用,在攻打晋阳的时候,朕已经委任他做了将军,负责进攻晋阳城,能够看出此人的才能,这一次南下,也是对他的考验和信任,暂时来看,朕还是相信他的能力,不过,为了减少猜忌和朝议论,朕决定,一旦南方战事不利,就宣布御驾亲征,对付杜伏威等江淮叛军。”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