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大导演 - 第435章 点映(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火烈鸟”是茄子点评网的一名大众影评人,而且还是和网站签约,领着保底奖金。
    属于网络影评人这个新型行当的翘楚,要知道网络影评人的入门门槛很低,理论上只要注册账号成为会员就可以。
    哪怕是评论影片,只有简单的“好看”“推荐”“浪费时间”,也算是迈出第一步。
    但想要晋级为大众影评人,那么标准就要严苛的多,除了观影量(影评)和收到的点赞,其他会员的关注,也就是粉丝也有硬性要求。
    最起码要有过万的粉丝,虽然茄子网的日均活跃量在几十万,过万粉丝似乎也没啥了不起的,但人多说明竞争也很激烈。
    能从千军万马杀出来,每一个大众影评人的实力都不容小觑。
    “火烈鸟”就是如此,他是一名大学的在读研究生,平常就喜欢看电影写观后感。
    因为观影量的庞大,他的影评风格总体以引经据典为主,辅以幽默的语言风格,在所有大众影评人里,也属于前三的人物。
    现在还不像后世,想看什么电影迅雷一响全都有,很多人看电影的途径十分单一,就是买或者租盗版光碟。
    什么欧美的、港台的、日韩的还有国产的电影,很多时候不是你去选电影,而是看看有什么碟片。
    所以有渠道看到大量的外国电影,本身就是一种资源。
    这次“火烈鸟”被选做《壹十三》点映的大众影评人,能在第一时间观看这部国产大作,让他颇为的激动。
    《月球》虽然在戛纳帮助董熹拿奖,但属于人红戏没红,大家的对其的期待远不如《壹十三》。
    这要得益于熹子的宣传,从戛纳电影节开始,关于《壹十三》的通稿就没有停下过。
    今天是外国观众看哭了,明天就是评委举着大拇指赞赏。
    反正在熹子的宣传中,《壹十三》成功的征服戛纳,至于为啥后来没有拿奖,被解释为给董熹的另一部电影让路。
    反正,观众还真的相信,纷纷在网上留言表示会去电影院支持《壹十三》。
    6月1号,魔都黄埔江畔齐天大圣影院门口,早早的排起了长队。
    今天这里将会有三场《壹十三》的场次上映,全部都是在最豪华的影厅。
    为了配合防疫的需求,一切从简,没有整什么花里胡哨的准备工作。
    时间一到,大门敞开迎客,确定身份信息后,就可以直接进入影厅,准备观看这部投资超过两亿的国产大片。
    现场除了影评人之外,还有一部分和熹子影视同一阵营的记者。
    相比于影评人,《壹十三》点映对记者的筛选相当的严格,虽然不至于像后来某部大片,在蓉城点映时封锁了所有媒体通道,还强调“不得负面报道”下,拒绝媒体观看。
    然后就引起强烈反噬,成功被当地媒体联合“封杀”。
    这年头局部地区媒体的封杀,对于一部早已产生轰动效应的大片没有任何效应。
    《壹十三》之所以筛选媒体,不是拒绝负面报道,而是拒绝让某些南方系报纸,有趁机炒作的机会。
    影评人和媒体的到场,很快就将齐天大圣影院的一号厅给坐满了。
    看到时间差不多了,孙海平亲自拿着话筒走上舞台。
    此时的董熹和韩彬还未归国,所以已经隐于幕后的孙海平不得不站出来挑大梁。
    “感谢各位光临熹子影视2003年年度巨献《壹十三》的点映现场,我是熹子影视的ceo孙海平……”
    一番简单的自我介绍后,孙海平继续说道:“《壹十三》是一部很有趣的电影,它改编于真实的历史,其中富含的意义值得我们学习。”
    “这人谁啊?看起来很有艺术家的派头!”
    “我知道他,是董熹的左膀右臂,从《驭风少年》时期就担任着董熹电影的制片人。”
    “董熹去哪了?”
    孙海平在舞台上说着,一点也不影响台下观众小声的讨论。
    这些年他专注于公司内部的工作,名气早不如对外的韩彬那么响亮。
    不过多年的上位者经验,也慢慢的改变了他的气质,就连曾经猥琐穷酸的造型,现在也会被认为是不羁的艺术家。
    孙海平对于舞台下的议论充耳不闻,他知道今天自己不是主角,在简单的陈述结尾后,正式宣布点映开始。
    影厅暗了下来,《壹十三》正式开始。
    “滴答滴答~”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大银幕上还是一片漆黑,观众耳边先响起雨滴的声音。
    先进的音响设备,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也是在电影院看戏的优势之一。
    雨声渐渐的消失,随即而来的是压抑着的,不安的喘息声,黑暗中亮起一丝淡淡的光。
    那是一名士兵的瞳孔倒映出的景象……
    《壹十三》开篇的夜袭绝对算得上是重头戏,也是董熹炫技的地方。
    雨声、嘶吼声、马啸声、脚步声、兵戈交融甚至火焰燃烧的声音,堆积在一起却层次分明,一步步让观众的肾上腺素飙升。
    仅仅是开场5分钟,影评人“火烈鸟”就觉得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他有种强烈的预感,《壹十三》并不是《卧虎藏龙》那种武侠电影,也不是《英雄》那种伪武侠。
    它是实实在在的古装战争史诗!
    果然随着剧情的推进,电影所透露出的东西也肯定了“火烈鸟”的想法。
    没有飞来飞去的武打动作,也没有男女缠绵的爱情,剩下的就是斗智斗勇的战场厮杀。
    汉军与匈奴,以疏勒城为中心,展开激烈的争夺。
    两军对垒,死伤是家常便饭,但董熹却将这种死亡拍出了浓浓的cult风格。
    比如前脚才将死去的战友用石块埋上,后脚在敌人攻城时,就将这些石块砸下去……
    或许在其他人眼里,这就是董熹给电影增加的一些搞笑的桥段。
    但“火烈鸟”确认为,这是董熹的隐喻,表示士兵就算战死,但依旧在战斗!
    这种小细节数不胜数,当“火烈鸟”沉迷于其中时,他却发现自己有些错过了主线剧情。
    “艹!”暗骂自己一句,此时“火烈鸟”的感受,就如同上课时弯腰捡了下笔,再抬头时,黑板上已经密密麻麻写满了答案。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