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清朝做盐商 - 第四一二章 李渐甫入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阿萨姆地区的人口结构其实跟华夏云南南部的人口结构差不多,这里的主要人口为傣族。
    所以在后世的时候这里被称为小中华,因为这里的人长相明显跟华夏人更加相近。
    要说到阿萨姆地区,就不得不说第一次英缅战争。
    1823年,缅甸国王孟既向当时上任不久的印度总督阿美士德勋爵要求换取东孟加拉的全境以控制吉大港。
    但是遭到阿美士德的拒绝。1824年2月24日对缅甸宣战,第一次英缅战争爆发。
    这只是明面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缅甸紧挨着印度地区,是英国天然的扩张目标。
    18世纪中叶,英国取得对印度的控制权后,就开始觊觎缅甸,多次派人前往缅甸谈判,企图迫使缅甸与其签订不平等条约,并以此为名进行侦察活动,积极为其对缅甸殖民扩张做准备。
    19世纪初,英国逐步在印度站稳脚跟,为了打通印度与马来半岛英属殖民地的联系,并打开从西南入侵满清的门户,进一步扩大其对亚洲国家的殖民侵略,便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了缅甸。
    之后英国殖民者借机不断在阿拉干、曼尼普尔、卡恰尔和阿萨姆等地区挑起事端,恶化边境形势,为其发动侵略战争制造口实。
    发生连串的武装冲突后,阿美士德以缅甸出兵卡恰尔,进攻有争议的内夫河口刷浦黎岛英守军,威胁了英属印度的安全为借口,于1824年2月24日对缅甸宣战,第一次英缅战争爆发。
    最终英国在战争中胜出,通过不平等的杨达波条约强制缅英通商,获得战争赔款100万英镑,并从缅甸取得丹那沙林、阿拉干和阿萨姆,取得了进一步入侵缅甸的桥头堡。
    但英方在战事中阵亡的人数却达15000人(包括印度土兵),战争支出高达1300万英镑,使英国在印度一度陷入经济危机。
    印度总督阿美士德险被撤换。战争也给缅甸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战争结束后,英印总督派往缅甸的大使,利用其可参加缅王早朝的特权,暗中了解和掌握了缅甸统治集团内的大量情况,并借机组织间谍活动,给英国当局进一步在缅甸扩张提供了重要情报。
    三年前,英国人经过充足的准备又发动了第二次英缅战争,这次英国强占整个下缅甸。
    这就让缅甸彻底失去了出海口。
    英国人占领了阿萨姆地区之后,迁移了很多的孟加拉人到当地。
    这些孟加拉人觉得自己是英国殖民者的奴仆,在地位上高于阿萨姆人,因此他们处处欺压当地的阿萨姆人,侵占他们的财产。
    暴乱和反抗在阿萨姆地区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诸位,我们这次进攻阿萨姆地区,打出的口号是——解放阿萨姆,驱逐英国人和孟加拉人。大家在进攻的时候对于长相跟我们差不多的阿萨姆人要友好一些,这些人是我们要团结的对象。”
    “每个营都给你们配了懂傣语的翻译,以方便跟这些人交流。”
    ……
    妙妙拉,这里是进入那加丘陵前的最后一个华夏的寨子。这里常年处在茂密的树林环绕之下。
    在这种四周充满了绿意环境下生活总是让人感到一种与世隔绝的感受。
    寨子以及旁边的道路是这里唯一的一片空地。
    只有在这里才能看到那种脱离原始的,人类开发过的痕迹。
    二师在占领孟养地区之后,就将这里打造成了一个边防小镇。
    在道路边上的山坡上,已经有人在砍伐树木,那里准备依托山势修建一座堡垒。
    现在太平军的营地也建在这座小镇的边上。
    双方之间不交流也不敌视,看起十分的怪异。
    营地之中,陈玉成刚刚送走了复兴军的代表。接收了最后一批物资。
    现在他的手下有三万人换上了线膛枪,这些人全部都是从几十万人中挑出的精锐。同时接收的还有108门大小两种口径的钢炮。
    虽然都是前膛火炮,但是比他们原来的老式铜炮要轻便得多了。
    而且这些用新式钢材做成的钢炮,更加结实,装药量更大,所以射程比原来的火炮更远。
    钢铁的密度比铜小,加上强度高于铜,所以炮管不需要再做那么厚,也再次减轻了炮的重量。同样口径的火炮,这种钢炮的重量只有原来铜炮的三分之一。
    以前的铜炮,用大象驮运都比较困难,现在的钢炮都有炮车固定,使用水牛和驮马就可以拉动,机动性比以前更强,部署起来也更加的方便。
    太平军现在的编制更像是以前的湘军,以营为基本的单位,一个营大概是五百人。
    十个营五千人为一旅,旅就是太平军的主要作战单元了。陈玉成对自己手下的旅都起了专属名字,比如青龙、朱雀、玄武……他觉得这样能够增强将士们的荣誉感。
    现在陈玉成的手下可谓是兵多将广,但是最核心的营就是那三万人的线膛枪步兵营以及一个炮兵旅。
    这些年东征西战,太平军手中也积累了一些炮手,这些人就是陈玉成手下炮兵的基础。
    当然,复兴军在移交火炮的时候,为了让太平军尽快掌握这些火炮的参数,还是派出了一小队的炮兵教官到太平军中。
    除了这些教官,还有一支由年轻军官组成的小型军事观察团也会跟着太平军行动。
    他们都穿着天平军的军服,但是他们不会参加战斗的,只会观察战斗,最多是给陈玉成提出一些建议。
    陈玉成根本就没怎么将这些人放在心上,他觉得这些人身上的书生气太重,没有血气,只是一些只会纸上谈兵的家伙罢了。
    “李玉朴,你带上你们的白虎旅进入丘陵高地之后,沿着高地向南移动,占领曼尼普尔地区,此处地势险要,英国人在这里修建有一座山顶堡垒,上面驻守着100英军以及两千的印度土兵。这个堡垒非常的重要,拿下了这里就能够威胁到印度在东孟加拉的吉大港。甚至会影响到被英国人占据的缅甸阿拉干地区。”陈玉成指着地图说道。
    陈玉成手中这份地图还是复兴军提供的,这份地图非常的详细,上面甚至有英国人的军力部署。
    就是这份地图可是花了华夏情报部很大的代价才得到。
    因为华夏人是不可能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印度的殖民地。
    华夏人不可以,但是有人可以啊,比如葡萄牙人。
    作为一个老牌殖民国家,葡萄牙已经彻底的没落了,他们现在就是海上的打工者。
    当初华夏的大军出现在奥岛的边上是,葡萄牙人已经准备将这个租借的岛屿还给华夏了。
    但是复兴军却停了下来。董书恒将这里继续租给葡萄牙人,租金却是从新订过,远远高于以往。
    同时,岛屿的管理权还是收回华夏手中,葡萄牙人只是能够在在上面经商而已,可以看作是葡萄牙人的专属自贸区。
    当初葡萄牙人与大明约定的时候就是没有说主权移交给葡萄牙。只是给他呢一个歇脚的地方而已。
    借着这次谈判,华夏和葡萄牙签订了一个密约。
    这个密约的内容保密级别很高。
    总之,华夏有很多不方便的事情可以通过葡萄牙达成。
    甚至有几艘华夏的船只挂上了葡萄牙的旗帜。而且有一些的葡萄牙人进入了华夏的情报部门。
    这些人应该也是密约的一部分。
    这份地图,就是这些葡萄牙人利用在印度经商的机会搞来的。
    因为葡萄牙人实力弱小,现在很少有欧洲国家会忌惮葡萄牙人。这让他们反而在全球各个国家以及殖民地畅通无阻。
    海上随处可见葡萄牙的商船。
    陈玉成只是觉得复兴军对战争的准备工作做的详细的过分。
    每次打仗从物资到情报都有专门的人去负责。将领们只要负责打好仗就行了。这大大减轻了指挥官的压力。
    说实话,陈玉成有些羡慕。
    “李玉朴,你们的任务就是占据这里,并且守住这里,我会给你三倍的补给,足够你们坚守几个月的时间,等到了雨季,对方的进攻就会停止。”
    “怎么样,李玉朴,你能做到吗?”陈玉成手指着地图上的一个红色的三角,看着李玉朴问道。
    “还请英王放心,属下保证完成任务。”
    陈玉成已经被石达开封为“英王”。这是圣王之下的第一个王爵。
    这个封号非常的有意思,跟英国女王正好凑成一对儿。
    “李玉朴,我是看在你打仗的时候有股子机灵静儿才让你去曼尼普尔。英国人的堡垒可不是那么好强攻的,你们得多动动脑筋了。”陈玉成提醒道。
    “是,英王,玉朴知道怎么做了。”
    “滕仁玉你带着朱雀旅去梅加拉亚丘陵,那里是阿萨姆南边的屏障,同样你要占领英印军在那里的中心据点西隆。”
    “你们占领当地之后,要注意拉拢当地人,惩治印度孟加拉人中这些英国的狗腿子。赢得当地人的支持对你们非常的重要。”
    “剩下的人由我带领,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丁苏吉亚,占领那里之后,迅速搜寻船只,制作竹排。然后沿河而下,一个个拔除英印军的据点。”
    陈玉成将作战部署统一安排了一下,准备结束会议,让将士们回去休息。
    正在这时,一名复兴军的观察团军官,出声问道:“英王是准备沿着狭长的河道一路攻下去吗?”
    “正是如此。”陈玉成简单地回答道,“不知道阁下有何高见。”
    “英王,在下以为,英印军不可能在阿萨姆沿河地带的每一个地方都驻守重兵,他们的兵力一定是不均匀分配的。”
    “那么为什么要一个个地去拔除敌人的堡垒呢?我们为什么不跳过那些小的堡垒。直接奔向主要的目标呢?”
    见陈玉成没有表态,这名年轻的复兴军军官继续说道:“我们军校中将这种战术称为‘蛙跳战术’。但是当我方的力量远远强于敌人,又需要快速地达到某个目标时,就可以使用这种战术。”
    “如果英王担心自己的后路安全,完全可以分出一定的兵力来看住后路嘛。”这名军官说完后见陈玉成似乎没有什么反应,以为对方是看不起自己,索性不再说话,他也是只是一片好心而已。
    “哈哈,好,这位小将军说的这个主意真好。不知道阁下尊姓大名。”陈玉成突然笑了起来,将众人给吓了一条。
    “哦,在下刘铭传,江宁陆军学院步兵科中尉学员。”这个小将不卑不亢地说道。
    不要看陈玉成位高权重,他的年纪也不大。大家都是年轻人,相互之间交流起来其实没有那么的拘束。
    “小刘中尉,后面就跟在我的身边吧,本王对你的这个蛙跳战术非常感兴趣,你再跟我好好说说。路上还有时间,无论是哪种战术,我们都要将江的上游给占下来。”陈玉成似乎对这个人很感兴趣,因为陈玉成从对方的身上看到了血性。
    这个复兴军的陆军学员竟然是杀过人的!
    ……
    新京城之中,董书恒正在接见一个年轻的文官,此人的身量颇高,面貌俊逸,祖籍是安徽庐州合肥。他是道光二十七年进士,其业师就是大名鼎鼎的曾国藩。
    “渐甫,这次派你跟这个缅甸王子回去,你有没有想好怎么做?”董书恒看着这个三十出头的文官问道。
    “渐甫明白,只是不知道总统是希望今后缅甸王国内附,还是仅仅是让缅甸王国牵制英国人。”
    “当然是前者了,但是这个目标很难,缅甸一直是以中南半岛的大国自居,让他们彻底的臣服很难。当前还是让他们帮忙牵制英国人比较现实一些。你可以将你说的两个问题当作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李渐甫一直在京中做翰林院的编修,实际上就是没有正式编制的官员。可以说是那种最名不见经传的。这样的文官在京城可谓是多如牛毛。
    华夏从京官中重新选拔官员之时,他的成绩算是比较好的,最后被理藩院录用,在新京的各大官衙之中,理藩院是旧官员最多的一个部门。
    但是理藩院这么多的官员,董书恒为什么派这个李渐甫去缅甸这么重要的地方呢?
    董书恒又为什么派人去缅甸呢?这个缅甸的王子又是怎么回事?
    这要从1852年第二次英缅战争说起。
    第二次英缅战争的起因是英国分舰队进行了挑衅活动。英分舰队借口保护仰光英商利益,劫持缅甸船只并炮击岸防工事。
    同时,还向缅甸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对方作出新的更大让步。
    遭缅方拒绝后,英军于4月5日开始从海上炮击马达班港。英军的炮兵占绝对优势(分舰队装备有159门重炮)。
    雨季过后,英国戈德文将军统率的“阿夫斯克”加强集团军(3个孟加拉步兵旅12个印度团,连同炮兵、工兵,共计2万人)开始沿伊洛瓦底江溯流而上。
    10月9日,英军攻占卑谬,但随后又退回仰光,因作战计划规定只占领下缅甸。这次战争实际上不是以媾和,而是以休战结束的。
    在这次战争中,缅甸国王蒲甘胆小懦弱,毫无作为,坐看缅甸失去了整个下缅甸地区。
    这次缅甸的王公大臣们不愿意干了,他们站了出来共同反对蒲甘的当政。
    于是,在1852年的12月,缅甸国王蒲甘被迫退位,由他的弟弟曼同来接任缅甸国王。
    但是这个曼同同样是一个懦弱之辈,他上任之后也不提收回领土的事情。现在下面的大臣同样对其不满。
    不过也是因为这个国王的懦弱,华夏收回缅北的土司才没有受到阻碍。
    当然,缅北的土司只是缅甸与华夏之间的缓冲,他们以前臣服于缅甸也不给缅甸交税的,反而缅甸王国每年要给他们大量的赏赐。
    但是,下缅甸就不一样了,仰光是缅甸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缅甸出产的宝石和名贵木材都要从这里出口。
    这里是缅甸重要的财源,多少缅甸的贵族都在这里有产业。所以丢失下缅甸是那些缅甸贵族所不能容忍的。
    这次缅甸前来朝觐,是由缅甸的王子迦罗亚带队。据说是这个王子主动要求带队来华夏的。
    从一开始,董书恒就知道这个缅甸王子伽罗亚有问题,缅甸是情报部重点关注的一个国家,董书恒手中关于缅甸的资料还是很丰富的。
    在缅甸,伽罗亚不能够明面上反对自己的父王,但是实际上他是一个主战派。
    许多的王公大臣已经在暗中倒向他。这次他到华夏来就是想要获得宗主国支持。
    对于这个王子,董书恒很感兴趣,这是一个有抱负、有能力的年轻人。
    如果养不好的话,以后有可能就要遭受到反噬。
    不过,董书恒还是答应了他的要求,与这位王子签订了一份密约。
    华夏支持这位王子登位,并且派遣教官帮助缅甸训练新军。
    缅甸则向华夏称臣,董书恒甚至还批了一笔贷款给这个王子,以缅甸的税收作为抵押。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华夏帮助缅甸收回失地之后,缅甸将其东部的克伦和丹那土司交给华夏管辖。
    这就是董书恒的印度洋出海口战略。
    到时候现在华夏控制的掸邦高原和其南边的萨尔温江流域就可以连成一体。华夏将把暹罗和缅甸彻底分开。
    同时可以依托这里,加强对两国的控制。
    ps:昨天难得一次一更,今天先发个大章补偿一下读者老爷们。又到月底了,求月票啦!这个月争取能够满一千票,拜托各位了。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