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清朝做盐商 - 第二九九章 里应外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投靠黄浩的这些人中,有两人便是驻守城门的,倒是省去了黄浩的运作。
    府衙之中,没有找到黄浩的的罗大纲,窝着一肚子火,无处发泄。
    回到的自己简陋的卧房休息。
    罗大纲的生活非常的节制、自律,他的家人也全部陷在了天京城,就剩下自己茕茕孑立。
    出征以后他一直兢兢业业,丝毫不敢懈怠,身边一个女人都没有。
    生活起居都是自己忙活。在外征战,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跟手下的士兵在一起。
    白天的时候在军营、库房四处奔波,罗大纲此时早已疲累不堪。
    罗大纲今年已经五十岁了,精力大大不如以前。
    这个时代的人,五十岁都已经能够算是老人了,年轻的时候打打杀杀。
    他身上有很多陈年的老伤,现在一到天寒或者阴雨的天气就时常发作。
    最难受的是心理上的孤独感,现在汝州城中能够跟自己交心的人没几个。
    老兄弟随着一场场战斗,愈来愈少,剩下的老兄弟也因为最近打的窝囊仗而对罗大纲离心离德。
    因为仓房之中所剩物资不多,罗大纲只能减少军队的粮食配给,不知道士兵们的反应如何?
    明天应该再去各营转转,找士卒们谈谈心。
    罗大纲在脑子中盘算着明日的事情,沉沉地睡去。
    黄浩的别院,送走了前来喝酒的心腹将领。一个人大腹便便的中年男人,从里屋走了出来。
    此人正是去而复返的开封粮商张延。
    “黄大人,这些人是否可靠?为了此次大事,巡抚大人可是调动了两万大军。”张延问道,似乎有些担忧。
    这件事情一直都是自己的居中联络,到时候要是出了问题,必然是自己第一个被拎出来承担责任。
    他一个商人而已,混到今天这个地步可不容易。
    “张大人放心,这些人都是后来才入的太平军,并不是那种油盐不进的。”
    “现在唯一可虑的就是如何抓住罗大纲。只要能够控制住罗大纲,我就有把握控制住其他的军队。”黄浩说道,在他眼中,计划十拿九稳。
    那罗大纲只知道带兵打仗,一个粗鄙的武夫如何斗得过自己呢?
    “倒是巡抚的军队什么时候能到啊?”黄浩问道。
    “黄大人不用着急,到时候,大军包围城外,黄大人再配合大军里应外合也来得及。”
    实际上张延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巡抚的大军能够赶到。
    这次巡抚趁着冬日了捻军不再流窜的机会。从东面调了一部分的绿营兵过来,配合上一部分地主团练才勉强凑了两万人。
    但是冬日里大军开拔,最起码要配备棉衣。光这一项就够巡抚衙门伤透脑筋了。
    另外大军出征还得有开拔的银子的,这跟地主团练防守地方是不一样的。
    “洪秀全的儿子你可以提前控制起来了,那可是一件大功劳啊!”张延提醒道。
    “这是自然,张大人放心,为了避免罗大纲起疑心,我还不能将他接出,但是后院那边都是我的人,随时可以将他带出来。”
    黄浩当初抢走洪天贵福,可不是为了救这孩子。
    他只是想给自己增加一个筹码。
    一个孩子赚了这么大一笔,黄浩只觉得自己做的这一手真是神来之笔。
    所以他一直将洪天贵福牢牢地抓在自己的手中。
    还好罗大纲不是那种心机深沉之人,一路带兵打仗,罗大纲也没有时间去照顾天王世子。
    这才让黄浩能够躲在背后大胆地布局。
    三日之后,汝州城的斥候终于见到了打来的清军。
    罗大纲招来众将领议事。
    这几天罗大纲奔走在军中安抚人心。
    粮草的短缺对军队士气的打击非常巨大。
    尤其是在这样寒冷的冬天。寒冷会增加人类进食的欲望,吃不饱饭所带来的痛苦会更加的明显。
    罗大纲能够理解士卒们的不满,但是他又变不出粮食出来。
    这几天已经出现了好几起针对城内百姓的抢劫事件。
    在这寒冬腊月,普通百姓手中哪里又有什么粮食呢?
    地主士绅倒是有,但是汝州的士绅地主要么早就已经被太平军抄家了,要么就卷着家产逃之夭夭了。
    士卒们只能够对普通百姓入手。
    但是罗大纲是嫉恶如仇的性子,如何会让这样的事情发展下去。
    他将那些抢劫百姓的士卒抓了起来,斩首示众。
    惩治的非常果决,倒是一下这镇住了准备打劫的士卒。
    但是也让一部分士卒寒心,他们吃不饱、穿不暖,还不能去抢。
    罗大纲本身并不是拜上帝教的人,所以他的军中并不专门有人传教。
    这意味着他手中少了一件控制士卒的手段。
    以往军中的老卒都是对罗大纲的人品颇为信服。
    但是现在手下这些人,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后来手边的清军,或者是沿途收拢的青壮。
    这些人的心中没有对罗大纲那种发自内心的爱戴。
    他们更加看中眼前的利益。
    这种不满的情绪很容易就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并且在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地发酵。
    军中产生的这种微妙的变化,罗大纲已有察觉,但是他现在什么都做不了。
    行军打仗这么多年,罗大纲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无助和孤立感。
    “诸位,清军压境,本将准备趁着清军立足未稳,带兵主动出击。”
    罗大纲直接向众人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军中罗大纲向来是自己决断。
    黄浩扫了一眼一位相熟的将领。
    那人会意,拱手说道:“点检大人,最近弟兄们连饭都吃不饱,如何还有能力主动出击。”
    “现在外面天寒地冻,清军这个时候前来攻城,天时地利人和都站在我们这里。我们可以先据城而守,消磨掉清军锐气。然后在清军士气尽丧之时,杀出城去,这样必然能够将清军击溃。”
    不得不说这名将令的建议颇为有理。
    就连罗大纲的心中也有几分赞同。
    “李军帅的建议在理。我军现在粮草紧缺,士气不振,此时主动出击,相当于将自身的天时地利人和拱手让人,实为不智。罗将军战无不胜,是我天国的战神,但是士卒们也不是铁打的,吃不饱,穿不满,如何顶着寒风出击?还望点检大人体谅士卒。”黄浩有些阴阳怪气地附和道。
    你小子还好意思说,军粮物资都被你给挥霍掉了。罗大纲本来就想找黄浩质问,军粮物资为何会消耗的这么快。
    但是一直没逮着这小子。直到今天军议,黄浩才现身。
    当着这么多的人面前反驳自己,还好意思提军粮的事情。
    不过现在众将领都在,罗大纲顾全大局,不想让手下看到将相不和的场景。
    又有多位将领出来附和坚守城池。罗大纲也不好固执己见。主要是他的心中对于固守城池然后再反击的建议也有一些认同。
    黄浩自然是不想罗大纲带兵主动出击。
    那样的话,他还怎么里应外合啊?
    而且清军就来了两万。黄浩还真的担心,野战的情况下,罗大纲将清军给打败了。
    那样的话自己的计划岂不是全泡汤了。
    只有在守城的情况下,黄浩到时候让人打开城门。
    城门突然丢失,必然会沉重打击城内士卒的士气。到时候自己再带着人在城内反戈一击,这样方能确保万无一失。
    军议最终还是决定固守反击。最近从久攻河南府不下,损兵折将,到军中粮草短缺,都严重打击了罗大纲的威望。
    这才有了今日军议中,这种一边倒都反对罗大纲的局面。
    基层将领们似乎是在以此表达自己心中的不满。
    今天这军议,黄浩很满意,他在心中为自己的成功布局暗自窃喜。
    罗大纲啊,罗大纲,你打仗是有两把刷子,但是你不懂人心。人心都是自私自利的,你不能指望别人都跟你一般高尚。
    黄浩在心中想道。
    他觉得自己对人心的把握非常好,是个玩弄人心的高手。
    但是黄浩不知道,喜欢玩弄人心的人往往容易成为别人玩弄的对象。
    他觉得自己玩弄罗大纲、玩弄了投靠自己的太平军将领。甚至是河南巡抚英桂都被他算计在内。
    但是,英桂这样的满清官场老油条实际上早已经将他算计的死死的。
    可怜黄浩此时还在倾尽全力帮助清军夺城。
    清军围在四门之外,尝试着攻了几次城,但是都被太平军击退。
    这伙清军本就是拼凑起来的,战力也就一般,城内的黄浩才是破局的关键。
    城外领兵的将领是归德镇总兵官,此人是英桂的心腹。
    “大人,太平军守城坚决,我军攻不进去。”一名副将跑来报告道。
    “无妨,你下去,让士兵们用餐,我们黄昏之后再攻城。”
    使用里应外合的阴谋,最好是选择天气昏暗的时候。
    不然城内的根本就制造不出混乱。
    太阳渐渐落下地平线,冬日里的天黑的特别的早。
    汝州城外光秃秃的,近处的树木都已经被城内居民或者太平军砍去当柴火烧了。
    汝州这边虽然产煤,但是没有什么人开采,加上开采的效率低下,普通的百姓根本就用不起。
    大家还是以烧木头为主。
    清军只能去远处的林子砍来木柴。趁着天还未黑,在城门外点起一堆堆的篝火。
    黄浩回到府中见到了张延。
    “张大人,我们这边已经准备好了,到时候我会让自己大的弟兄在右臂上缠上白巾。”
    “汝州城的东门和北门都在我的人手中,你让城外的将军可以集中兵力在此二城。”
    “好,黄大人,此战之后,在下就要称您为提督大人了。”
    黄浩看了张延一眼,两人同时哈哈大笑起来。
    “张大人,我现在就送您出城。”黄浩说道。
    “好的,黄大人,别忘了那个娃子。”张延提醒道。
    “放心,都安排好了。”
    “此事汝州府衙后院,几个平时照顾洪天贵福的丫鬟婆子,在几名黄浩亲卫的护持下,偷偷溜出了府衙的偏门。”
    “我们去哪里?”洪天贵福用稚嫩的童音问道。
    “世子啊,黄大人说要带您去听戏。但是罗大人不给,所以奴婢就偷偷带着您去。”一名与洪天贵福相熟的婆子说道。
    “好啊,好啊,我要听戏。”洪天贵福很懂事地小声欢呼道。
    “世子不要说话,不能让罗大人发现了。”
    “嗯,好哒。”
    罗大纲此时并不在府中,他趁着天黑之前最后一次上城去部署防御工作,防止清军的夜袭。
    转了一圈之后,罗大纲才回转府衙,准备吃晚饭。战争开始,罗大纲知道要保存自己的体力。
    接下来的几天好要跟清妖僵持,真正重要的是后面的反击。
    眼看着天就要黑了,清军当中很多都是“雀蒙眼”,太平军中亦是如此。战斗必须在完全黑下来之前打响。
    城外的归德总兵已经等的焦急。
    这时,帐外亲兵带了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锦衣商人走了过来。
    “哎呀,是张老弟啊,快进来,怎么样?准备好了吗?”
    一见到是张延来了,那归德总兵赶紧迎上。
    此人虽是商贾,但是对方是巡抚大人身边的红人。
    自己一个小小的总兵官可没资格在人家面前摆架子。
    “孙总兵啊,事不宜迟,你这里赶紧将兵力集中在东门和北门,从此二门进城。”张延刚才一路赶来,也是累的不轻,喘着气说道。
    “好嘞,张老弟,您先喝口茶。”说着孙总兵就出了帐门吩咐手下安排。
    张延喝了口茶,又追出去跟孙总兵说了一些细节。
    等会天昏地暗的,可别错杀了自己人。
    当天空准备收走最后一丝光明,大地重归黑暗之时。
    正在府衙用晚膳的罗大纲,突然听到了震耳欲聋的喊杀声。
    多年的战场经验,让罗大纲一下就听了出来,这个冲杀的声音不对,是从城内传来的。
    罗大纲赶紧召集了自己的亲兵。
    来到了城外的大街上,罗大纲自己听了一下,声音是从东门和北门传来。
    怎么会有两个城门同时被攻破。
    罗大纲的心中生出了一种不好的预感。
    “罗浩,你带上一伙人,去后院接上世子然后去西门。”罗大纲对一个清兵军官吩咐到。
    “其他人跟着我向东门去看看。”这时候罗大纲手中的兵力也不多。
    城内的兵力基本上都安排到四门和城墙上了。
    虽然有不好的预感,罗大纲还是准备亲自去看了一下。
    在去东门的路上,罗大纲遇到了一群逃回来的士兵。
    “怎么回事,城门怎么丢了?”罗大纲拉住一个小军官厉声问道。
    那小军官赶紧跪下回道:“点检大人,李军帅带着人造反了,打开了城门将清妖放了进来。小的们不愿意投降清妖。大部分都被杀了。小的无奈,带着人逃回来了。”
    “将军,你要为弟兄们做主啊!”罗大纲双目通红,东门造反了,那么北门肯定也是造反的。
    同时造反,必然是早有预谋。那么必然会有一人从中穿线搭桥。
    联想的黄浩近来的反常表现,罗大纲就是个傻子也能猜到是谁操纵这一切了。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