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清朝做盐商 - 第二六八章 赴奥远征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淮海军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效率。
    董书恒对下属的做事效率要求的方面非常严格。
    德、能、勤、绩、廉就是淮海军官员考核的五大标准,其中的能就表现为工作的效率。
    之前有一个侍从室的干事,每天都加班加的非常晚。
    董书恒了解到并没有给他安排额外的工作。
    只是那人白天的时候工作效率低下,把事情都留到晚上做。
    还想以此在董书恒面前邀功,显得自己工作是多么的勤奋。
    每次董书恒到侍从室的时候总能看到那个小伙子在那里奋笔疾书。
    最后,董书恒让魏玉祥将此人调到了一个最偏远的乡镇去工作。这样他只要做给自己看就好了。
    董书恒不喜欢这样爱做表面文章的下属。他总是告诉淮海军的人,他们不是为自己工作,而是在为这个国家民族去奋斗。
    人做一件事情要是没有一点点高尚的价值掺和在里面,那就纯粹是在糊弄了。
    农民种田的时候都会融入一部分自己对秧苗的热爱。更何况是淮海军中这些官员。
    他们要是纯粹为了养家糊口而工作,不夹杂一点对国家、民族的爱在里面。
    那么懂书恒可以肯定淮海军的发展也就到此为止了。
    ……
    战争的号角已经吹响,从军部到军政府都紧张的动员起来。
    这次的作战距离不远,而且浙闽地区遍布淮海军的势力触角,所以不存在冒进这样的问题。
    淮海军所要注意的无非两点,一是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损失占领当地,清除掉朝廷在当地的势力。
    二是做好应对清廷可能会发动的反击。
    10月10日,是一个好日子,宜征伐。
    董书恒此时却在上海黄浦江的码头送别那些即将奔赴克里米亚半岛的远征军。
    十艘三千吨级的大型蒸汽运输船在码头上一字排开,也就是在上海这里的码头,要是换一个地方的话,还不一定一次性停靠这么多的船只。
    码头上站满了送行的人,董书恒想通过这次远征唤醒国人的民族自信心,所以做足了宣传功夫。
    社会各界都派了代表在码头送行。这种盛况也将通过他们的嘴传到其他人的耳朵中。
    此时,董书恒也在码头之上,他的身边站着一圈金发碧眼的外国人。
    “总督阁下,您手下的军队的军容是我见过的亚洲军队中最棒的。”法国公使布尔布隆奉承地说道。
    这次劝说清国出兵克里米亚,拿破仑三世亲自对他进行了口头嘉奖。能够得到皇帝陛下的表扬,无疑会给布尔布隆今后的政治生涯增光添彩。
    “多谢您的夸赞,但是对比法兰西的陆军,我们还差的很远。这次到奥斯曼,我的这些手下能够看到世界第一强的法兰西陆军如何战斗,那将是他们的荣幸。”
    董书恒当着英国公使的包令的面说出这些话,包令的脸色明显不是很好看。
    “我们大英帝国的军队无论是海军还是陆军都是世界上最强的。”包令在心中暗道。
    “当然了,我们也要感谢英国远东海军为我们的船队护航,有皇家海军的护航,我想这些小伙子们一定会安全到达科威特。”这是给英国公使包令说的。
    “那是自然,总统放心,在印度洋上,只要有英国海军在的地方就没有人干造次。”包令非常自豪地说道。
    英国人控制的印度殖民地就像一柄匕首伸进印度洋,控制者东西方贸易的主要通道。
    当年法国人跟英国人也是在印度干过仗的,就是为了争夺这个地方,最后法国自然是输了。
    布尔布隆的心中不快,但是他也没有表现出来。
    法国现在的国力确实不如英国。
    尤其是现任皇帝的叔叔拿破仑一世在位的时候,几乎跟整个欧洲开战,使得法国的国力消耗巨大。
    到现在,法国都还没有缓过劲来,所以现在法国只能够跟着英国人后面混。
    不过拿破仑三世不会一直这样的,他这些年在欧洲四处挑起争端,一方面是为了改善法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也有消耗英国国力的打算。
    随着随行的物资装船完毕,士兵们背着自己的随身装备,排着整齐的对列在码头上列队。
    随着一声哨响,士兵们踩着跳板,一列列整齐地上船。
    码头上报社的摄影师对着这一幕按下快门。随着一声镁粉爆燃的声音,相机记录下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中国的军队终于再次踏上远方的土地。
    自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的老百姓看了很多的外国军队踏上中国的土地。
    这次,淮海军的这支军队将用自己的脚步,带着大家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这次出兵,除了医疗队,还有一支战地记者的队伍跟着军队一起出发。
    他们将用自己的笔,用自己的相机,去给中国的百姓描述克里米亚的战争。
    接着这次机会,淮海军的报纸还着重宣传了奥斯曼帝国,介绍这个国家如何因为腐朽的体制,而被列强一步步蚕食瓜分。
    也介绍了沙俄这个贪婪的帝国,大家也从中知道了朝廷竟然割让了那么多的土地给沙俄。
    同时淮海军接着这个机会号召更多的年轻人到远东去,去保卫我们的国土。
    没想到在淮海军的治下,还真有很多热血的年轻人报名前去。
    随着军队陆续上传上船。
    董书恒跟几位公使告辞,然后,他找到了准备最后上船的刘青南。
    “青南,最近有人跟我说现在这个时候,是剿灭满清的最后关口,派兵出国简直是本末倒置,是劳民伤财,你怎么看?”
    “总统,不必在意那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我相信总统您一定有自己的深意。我也知道您让我出去也不仅仅是看看人家英法怎么打仗这么简单。”
    董书恒很欣慰地对刘青南微微一笑,他很喜欢这个憨厚的汉子,这样纯粹的军人最可爱。
    “是的,青南,多少年了,我们的军队没有踏出过国门,只有别人打到我们的家门口。这样一直被动挨打,我们的百姓完全都没有大国的精气神。”
    “上流的一小撮人还在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可是他们只是在自欺欺人。上国地位是靠军队和文化去支撑的。上国的军队应该有勇气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实话跟你说,你不一定赶得上覆灭满清的战斗。但是你不要有遗憾。我以前跟你们说过,我不喜欢打内战,一个合格的将军是要在外战中磨练出来的,只有在外战中取得胜利的将军才能称得上民族英雄。”
    “至于接下来跟清廷的战斗,那只是我们淮海军成立之后的武装大游行。相信我,那样的战斗你会觉得索然无味的。”
    “去克里米亚吧,那里是异族的土地,是异族的人民,在那里战斗,你们将毫无顾忌,去接受铁与血的考验。”
    董书恒平时很少跟刘青南说这么多的话,因为刘青南在跟他说话的时候一般只会点头。
    不过今天董书恒说的这些话,倒是让刘青南热血沸腾。
    他为自己这次的选择感到庆幸。他将是淮海军中第一个走出去的将军。
    原本因为无法参加灭清战斗而失落的心,一下子又变得火热起来。
    告别了刘青南,看着船队缓缓地沿着黄浦江渐行渐远。董书恒的眼中满是期待。
    当天,董书恒并没有回到江宁,而是直接乘船北上到了海门。
    南下的军队已经集结完毕,今天同样是淮海军向闽浙发动战争的日子。
    白天的远征军出征仪式,只是对淮海军近期频繁调动使得的一个障眼法。
    有了远征军出动,这段时间淮海军频繁动作就有了合理的解释。
    顾克利又回到了自己离开几个月的海门,这个港口一直在变化,几月不见,港口周围的建筑又增加了很多。大部分是商铺、旅馆和仓库。
    这次回来他整整带回来一个师人马。
    虽然说是新整编的军队,但是这些士兵可不是新兵。按照淮海军的模式,他们都是从二线部队和民兵中选拔出来的。
    这支军队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里面有一部分的军官是原来的太平军。也就是原来东王府底下投诚过来的军官。
    这部分人完成军校的短期课程,正好被补充到新编的第六师中去担任基层军官。
    这次出征不仅是对第六师的考验,也是对这些人的考验。
    他们今后能否在淮海军中发展,就要看这次出征中的表现了。
    一个满编的淮海军步兵师有八千多人,其中还有骑兵以及炮兵。在码头上看起来密密麻麻。
    最先上船的是战马以及火炮这些大件。士兵们背着自己的装备要等所有大件上船之后,他么的才能够登船。
    同时在这里登船的还有教导师的一个团,他们将在宁波登陆。
    特战队也派了一个支队参加行动。因为董书恒担任南下福建的作战总指挥,所以特战队的司令娄志刚也亲自领队随同行动。
    码头上早已经实行了管制,这个时候没有一艘商船。
    同时码头附近商铺也都被要求临时停业。
    在远处,可以看到一队队穿着黑色制服的巡逻警察,他们在码头的外围织出了一道网,绝对不会放进一个可疑人员。
    董书恒此时已经在旗舰的作战指挥室中。再过一段时间,董书恒就能够坐上淮海军自己设计制造的江河级护卫舰。
    以江河级的惊人速度,在当前没有哪一种外国军舰可以追上它。
    江河级可谓是小船大心脏。全钢的框架外壳,流线型的外形,再加上球鼻的结构,让它的速度基本上达到了一战时期的护卫舰水准。
    “总统,新船什么时候入列,应该先给我们南洋水师吧。”以前淮海军只有南洋这一个大洋水师。但是现在鲍有志的分舰队已经分离出去成立北海水师。所以关于新舰,老刘这里就得先打个招呼了。
    毕竟自己的资历在那里,总统怎么也要给自己一点面子吧。
    “这个事情还早呢,刘司令先不要着急,到时候在说吧。”董书恒打了一个马虎眼子,实际上他的心中早已经有了计划。
    “人都到的差不多了,我们先开一个战前会议吧。”虽然士兵们还没完全登船,但是够级别的军官已经聚集到了旗舰的作战指挥室中。
    董书恒准备在这里召开战前的最后一次全体作战会议。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